棍。”李孟羲笑着,从车上随便捡了几根小的木棍。
这木棍看起来很像是筷子,而其实,就是筷子。
木工营干杂活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做木碗木筷,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军中现在人手一只碗都做不到,好多人还用竹筒啥的吃饭呢。
现在李孟羲抓着的一把筷子,就是木匠们的劳动成果。
小朋友们很多,李孟羲一个挨一个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双筷子。
拿到筷子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挤到篓子旁边,用筷子夹鱼肠喂鸭子。
芦花鸭此时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那么多小朋友一起喂它东西吃。
可怜,兵荒马乱的,小朋友们本该溪头卧剥莲蓬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混在流民队伍中惊恐不安的度过的。
一只普普通通寻常可见的芦花鸭,就让小孩子们欢喜的不行。
如果小朋友会喊加油,那么,鸭鸭每一次秃噜一下轻易的把鱼肠给吃掉,小朋友惊叹的哇哇声,应该是一声又一声认真的加油吧。
曾经路过幼儿园门口时,见到一群小朋友扒着围栏,嗷嗷的给围栏外一台正在工作的挖掘机喊加油,当时,李孟羲看到,挖掘机驾驶舱里,挖掘机师父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小朋友们能很认真的给挖掘机加油,同样,也会很认真的给鸭鸭加油。
小孩子们玩的尽兴,欢声笑语回荡了很远,只是听着,或远或近的大人们脸上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意。
义军是很好的所在,好在哪呢,好在每个人有饭吃?好在没有人欺负人?这些都不是,小孩子们开心的笑出来,就足以证明义军有多好。
见小朋友们玩的很尽兴,李孟羲就抽身离开了。
李孟羲在一边,一边和鲁犁聊天,一边看着嬉闹的小朋友。
李孟羲跟鲁犁商量着鸭笼的细节,看能不能做几个方的大的鸭笼。要能放上一个盘子,或是放上一个大碗,不然,喂鸭子吃东西喝水,还得拿手喂。
鲁犁想了一下李孟羲的要求,觉得不难。
木匠们都能用木头凿出木碗,自然也能凿出大一点的放鸭食放水的大的木槽。
李孟羲说,做好几个大的笼子,一个两个可不够用。
“养鸡,养下蛋的母鸡,公鸡也养一个。”李孟羲说着。
从产蛋量来算,鸡类下蛋比鸭子下蛋更勤,而且,鸡蛋比鸭蛋好吃,鸭蛋比较腥。
下蛋的母鸡养着就算了,为啥要养不下蛋的公鸡?
因为李孟羲想了,公鸡自有公鸡的作用。
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公鸡就是提醒人们天亮了的生物钟表。
每日,天一亮,大军做饭拔营就没有个准确时间。
而要是有了一只公鸡,鸡鸣之时,说明天快亮了,此时,火头军起床,生火做饭,等饭做好,天亮了,正好,全军吃饭。
若是没有个公鸡,所有人只能是天亮时起床,再等两三刻钟,饭才做好,然后吃完饭拔营。
军中随军带一只公鸡和没带公鸡,前后的时间差距足有半个小时那么多。
半个小时什么概念,每日,大军拔营前,留出的训练时间,也就半个时辰一个小时而已,多半个小时,等于多二分之一的训练时间,等于成军速度快了二分之一,等于本来一个月能训练成型的青壮,二十天就能训练出样子。
所以,李孟羲才准备买公鸡。
也不知道公鸡为什么到天快亮的时候会打鸣。
天又没亮,应该不是看见光了。
按李孟羲的猜测,应该跟满月之时的狼嚎一样,是跟地球磁场有关。
当地球自转,转到快要对着太阳的方向的时候,感知到磁场微妙的变化,公鸡就醒了,然后打鸣,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天色终于黑下来了,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催促下,被拉扯走了。
木匠营开始上火把,木工营变得一片火光通明。
“哥哥,鸭鸭不吃了。”弟弟手里抓着鱼肠举着跟李孟羲说。
李孟羲一看就头疼,怎么用上手了,多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