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众人之志,已不虚此行。
李孟羲问百夫长,还有何建言?
百夫长想了一下。
“碗,俺队里有人碗破了。”百夫长说。
这……
好吧,也算是问题。
陈年旧问题。
老早,早在招抚黄巾流民的时候,李孟羲就发现,流民穷的吃饭的碗都没有。
因而,他令木匠营杂活木匠,一直在做碗。
军中现在还是缺碗,但问题早就解决了。
前一条建言有多惊艳,这一条就有多普通。
无奈,李孟羲只能,还是千金买骨,三贯钱。
三贯钱不多,有这三贯钱做引,得了赏赐的士卒,下次更加用心的想问题,说不得下次就贡献了一条很有价值的建议,那就赚了。
三贯钱,买一条战策,天下间没多少比这个更赚钱的了。
再往后,百夫长们再无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
就到最后一人了,李孟羲本以为,今天也就到这里了。
没想到最后了最后了,又得到一条极有价值的建议。
最后一名百夫长看着陌生,陌生是因为大多数老百夫长,李孟羲都眼熟,这最后一名,不认得,应该是新升上来的。
“俺弟给烫住了,”百夫长上来就是一句,百夫长看着李孟羲,“下回攻城,能给个草帽不?”
李孟羲稍有些迷茫的看着陌生百夫长,烫着应该是被城头金汁烫到了。
草帽?
草帽能防金汁?
李孟羲目光转向刘备,目光带着问询。
刘备头仰起,沉思模样,一会儿后,“草帽……倒能防金汁。”刘备微微点头,自语道。
李孟羲听到了刘备的滴咕,他问,“草帽就那一点大,能防的住?”他疑惑。
刘备耐心解释,“这样,咱试一下。来啊,”刘备招呼亲兵,“去寻一顶草帽,一顶斗笠前来。”
说起草帽,草鞋,这类寻常物品,刘备很熟。
草帽和斗笠,不是军中制式配备,亲兵离开好大一会儿,尴尬回来,说没找到。
李孟羲想了一下,“去伤兵营,军医田卜那里应有斗笠。”
亲兵离开了。
田卜那里肯定有斗笠。
田卜那家伙,不知为何受了髡刑,也就是头发被剃了,全军就田卜一人顶着一头寸短头发,到现在田卜头发也没长长。
平日里,田卜要么带个铁盔,要么带着斗笠遮掩。
跟田卜往来频繁,因而李孟羲清楚田卜那里有斗笠。
不大一会儿,亲兵拿着斗笠来了。
李孟羲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攻城带斗笠,不带头盔吗?为防金汁,就不管箭失了?头不要了?
斗笠,普普通通一个斗笠,跟武侠片古装片一模一样的斗笠。
李孟羲拿着斗笠看了半天。
“盾与我。”他朝旁人要盾。
旁人递来一面盾。
李孟羲把盾举起,对着斜上方,因为爬攻城梯的时候,攻城士的盾也是斜向上的。
把盾遮掩住头顶,“找水来。”李孟羲吩咐。
士卒们都有水袋,立刻有人递水袋过来。
李孟羲让人从上面浇水,对着盾浇水。
刘备拦住。
要知道,此时可是深秋,天凉水冷,水淋头浇下,还得了。
李孟羲举着盾,摆着姿势,认认真真等了半天,不见水下来。
一回头,看见刘备。
“浇啊。”李孟羲催促。
“天冷,要不……”
“没事儿!浇!”李孟羲不耐。
刘备无奈,只好打开水袋,把水倒下。
哗啦
水流落在了盾牌上,水花迸散一片,虽有盾挡着,头发上额头上,有丝丝凉意。
明白过来了,虽有盾牌遮掩,但爬攻城梯的时候,盾牌有时不可能完全对正上面,盾牌再被落石一砸,一歪,就遮挡不住了,上边再恰有金汁倒下来,肯定中招。
一袋水完了。
李孟羲跑到矮几处,拿起斗笠,给扣到自己脑袋上。
“再来!”他举着盾,姿势如前。
李孟羲个子矮矮的,以刘备的高度和角度,还正好居高临下的倒水。
哗啦
又一袋水倒下。
水落在盾牌上,盾牌上水花四溅,没有水滴溅到额头上。
李孟羲把盾往边上撤开,模拟攻城之时,盾牌被落石砸的偏移。
所剩不多的水流,落在了斗笠上。
又从斗笠滑落,有少许水滴滴在了肩膀上。
李孟羲这下明白了,斗笠如同一把小伞,真的是能遮掩城头漫灌下来的金汁。
虽说斗笠不大,遮掩面积也不大,但斗笠遮掩的恰是最要害的地方,头部,面部,脖颈。
要是没斗笠,金汁泼下来,直接顺脖梗流了满背,多要命。
而有斗笠,金汁照头泼下,被斗笠遮挡,大部分被挡住,挡不住的,则落在肩膀,手臂。
肩膀手臂处,大多有甲胃衣物遮挡,不会跟领子一样,有大缝隙。
再者,就算肩膀和手臂处的衣物,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