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合早前时间所总结到的,骑兵配一条套绳,有大用。
一用,是战后抓满战场奔逃之战马,二用,骑兵若遇严整枪阵,冲之不动,骑射亦不能建功,此时,骑兵冲临枪阵,丢绳套套人,说不得,一骑套走一人,十骑套走十人,说不得绳套十幅,便破一枪阵。
第三用,为抓俘之时。
如今,再涉及破寨术,李孟羲觉得,抓钩的话,骑兵带着稍有不便,而绳套,于破寨墙之时,万一敌军寨墙平整,无借力之处,则绳套难以建功。
这两相为难了。
绳套能抓骑兵,能抓俘虏,能攻枪阵,很万用,但不太好用,用于破寨之时,不如抓钩,而抓钩,好用则好用,不能抓战马,不能抓俘虏,且抓钩不便携带。
想了又想,李孟羲想到了之前想过的通用军备。
通用军备是,军中辅助军备,开路时,得有砍树的斧头,得有锯子,挖河水攻的时候,得有铁锹,得有锄头。因而,军中辅助军备,得有斧头锯子锄头铁锹四种。
为降低后勤压力,实则可以把各种工具结合,使一柄锄头,这边锄头,那边刨子,可做工兵铲,工兵铲可为斧,可为锯,可为铲子,鞘一插,可为锄头,还可以当兵器,当投掷武器,可以用来煎鸡蛋,烤肉……
由辅助军备,李孟羲想到,骑兵配备的绳套,可以配一根绳套,再配一根抓钩。
此抓钩,不必船锚形的五爪抓钩,可以和兵器结合起来,比如,短戈。
拔寨之时,绳子一头绑上短戈,然后把短戈飞掷敌军寨墙,短戈就把寨墙勾住了,然后一拉绳子,把马一赶,敌军寨墙就被拉倒了。
可是,据李孟羲所知,军中短戈也好,手戟也好,短支虽说能勾挂,但是要钩寨墙,勾挂能力远不足用。
到最后,李孟羲想到了一个工具兵器两用的,能勾东西的兵器——钩镰枪。
钩镰枪,即为普通长枪刃外加一个倒弯钩的枪,此枪可刺可钩。
水浒中,梁山好汉用此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于正史之中,宋军也仗钩镰枪与重甲骑兵作战。
钩镰枪和绳索乃绝配。骑兵配一钩镰枪,不论长短,长钩镰可作主兵器,短钩镰可作副兵器替刀剑,步战时,钩镰枪可作普通长枪,亦可用作破骑之钩镰枪。
尤其是于破寨之时,骑兵用绳索绑钩镰枪,然后把钩镰枪扔到敌寨墙之后,勐地把绳子一拉,钩镰枪之挂钩,便勾到了敌军寨墙木头之上,于是,可轻易拉倒寨墙。
由此,骑兵不必既带绳套,又带抓钩,又带短兵器。
只绳套,钩镰短枪,便等于有绳套,抓钩,短兵器。
此为减省士卒负重,降低后勤压力之法。
李孟羲在兵书中录记,“骑兵配长短钩镰枪,配合绳套,可用于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