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便抱过酒坛把酒坛打开,一看。
刘备惊讶了,坛中的一束麦秸,经酒浸泡的那段,完全变成了枯白的模样,一点颜色也没有了。
刘备惊讶的抬头看着关羽,“何以,有此殊别也?”
关羽一番解释。
乃是,所谓的分子动原理和萃取原理。
说分子动,就得举例,就得举例,就得举一个麻绳缠树上,十年不动,长到树上了。又有,酒明明盛在坛里,为何满屋闻香。
此皆是分子运动。
虽是都是用酒精浸泡,但此坛与其他坛不同,此一坛酒,李孟羲时不时拿着酒坛在火上烧一烧,使其微热。
这段时间以来,也不知热了多少次。
简单来说,跟煮东西一个原理,红豆是泡在冷水里,泡良久,水不变红。但是稍微煮一会儿,不必煮沸,不必煮熟,水便澹澹红色。
一样道理。
此所以,酒泡经年才能完全退去颜色的麦秸,为何只不到一月,就颜色苍白了。
酒精脱色能用,但耗时太长,几乎无用,只有加上所谓的分子运动之法,加热脱色,这才让此法有了些实用价值。
“待有闲暇,做一大缸,缸中装满烈酒,待纸浆经炭脱色之后,灌入酒缸之中,而后加小火,温热长久,十数日之后,可得一缸玉白纸浆。
如此,便可得如玉佳品。”
听关羽说,昨日所见所有的纸,白则白矣,但都只是用炭草草脱了色而已,未用烈酒脱色,因而,色泽未至极致。
刘备已想象不出,如玉一般的好纸,该是怎样的漂亮了。
“至此,能得如玉之纸,然,还是不妥。”
刘备都麻木了,纸到了这般精工绝艺,还能好到哪里去,刘备拿眼看关羽,刘备都不想问到底还有多少秘技了。
关羽道,“造纸基材还不行。生麻造纸,纸质疏脆,不够坚韧。待春来,待万木欣荣之时,可集各类草木,用其干,用其皮,用其枝叶,再分试之,当能做得更为坚韧耐用之纸。”
“纵是得造纸良材,恐还是不妥。不妥在粉碎之法,徒匠人手剪刀铡,基材不够细碎,因而纸质不能极尽细腻。
羲儿说可改刀具,做一刀如三叶草状,上拦一桶,草木倒之中,使牛骡或水力牵带之,搅动刀具,使草木碎成粉末。”
“至于坚皮难碎之物,或可做大磨,磨之。”
“至此,基材细碎至极致,纸质也至极致。然,至此,仍有不妥。”
“用于印刷术,纸不管何等草木材质,必易吸墨晕墨,因而,字若小,必晕染一团,不堪为用。
故,可设法改之。
改进之法,施胶,不管松胶桃胶,皆远水,开春可寻诸胶试之。”
“至如此,纸已足可为用,然,不妥仍有。不妥在裁剪法,匠人做纸,抄之而出,不修边幅,纸张因而毛糙不整。
可设法稍修之,不添多少工本,却可使纸张大为齐整。”
“不妥仍有,做纸之器,大小材质不一,匠人抄纸深浅亦是不一,因而,纸厚薄不一。此虽无大碍,然,工技高无止境,怎可固步不前。”
“又有,纸基乃用草木,而食草木之虫多矣,故,纸张乃为亦虫噬朽坏之物。
故,可添毒防之。
问军医知,附子有烈毒,防虫甚佳。然忌其毒性,不敢用之。
至于微毒防虫之物,待后试。”
“另,纸之物,虽为文化之本,写记为其本要,然,纸之用,非只尽于此,纸有另用,可做甲,可为盛制之器,可湖窗,可做鲜明诸色之纸以为花黄,可拿之售卖。
纸之诸般用项未尽,诸般用纸,需纸材亦是大不同,此中繁杂,远未究尽。”
刘备听关羽叨叨一大堆造纸术相关技艺,刘备都听愣了。
刘备没想到,纸可以造的跟玉一般好,他没想到,造纸术可以有那么多精妙技艺,可以有那么多改进,他更没想到,纵是造出了如玉的绝品宝纸,纵是进行了眼花缭乱的无数改进之后,然——而!造纸术仍有无数不足,仍有巨大的进展之处。
刘备感觉,似乎,这造纸术的巅峰技艺,似乎看不到了。因为,工技一途,永无止境啊。
这是刘备第一次被工技所震撼,这是刘备第一次觉得,工技一途,也是道,知者无涯,工技也无涯。
刘备定定看着关羽,刘备在想,面前回涿州,回去也没多久,筹完粮草就赶紧回来了。就不到一月时间,就回去不久,这巨鹿城,到底发生了多少大事。
确实是如此,在刘备回去的期间,一切平静下来了,李孟羲恰好是有空去测试各种技术,因而一下一堆技术得见了天日。
至此重要时机,刘备回去筹粮了,张飞闲不住,带人出去打猎解闷了,只关羽留下见证了所有工技,参与了所有。
这就造成了,?
?隔不久再见,刘备都有些惊讶于关羽学问的增长了,关羽俨然已通晓了造纸术的所有关键,所有细节,所有造纸的根本道理,连造纸术的未来关羽都知道。
关羽俨然一个彻彻底底的造纸术大师了。
毫无疑问,关羽这个造纸大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