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的甲具上,将更难以把纸甲射穿。
只需将纸甲倾斜起来,立刻能提高四五成防御,性价比太高了,值得一试。
为验证倾斜装甲的效果,李孟羲让人回城取来新纸两百张并门板两个。
不久后,士卒们抱着纸扛着门板来了。
李孟羲令士卒们把两个门板一个笔直竖起,一个斜着四十五度支着。
然后,拿绳子把一百张纸紧紧的捆在门板上。
斜着的门板捆纸一百张,笔直的门板也是百张。
接着,令人在十步外,平行对着纸张射击。
十步距离很近,连发两失,接连射中。
而后,李孟羲跟关羽一起到前查看。
垂直放置的一百张纸,箭失射穿了八十九层。
倾斜的门板上,箭失射穿了六十一张。
差距很明显,算了算,八十九除以根号二,除以1.4,大纸也是六十三,跟六十一相差不多。
李孟羲笑了。
果然,倾斜装甲对防御力的提升立竿见影。
随后,李孟羲便想,该如何让纸甲倾斜起来呢。
纸扎甲跟铁甲一样,结构松散,难以做成倾斜的模样,除非,加上支撑。
要加支撑,方法可太多了,可以用柳条竹篾来编出骨架,纸甲的最大优点是廉价便于生产,加上柳条和竹篾之后,工本太高。
所以,纸甲倾斜结构的最优解是,用纸张湖一个硬壳子,然后把甲绑上去,如此,可轻而易举的把纸甲约束成所需的倾斜形状。
四十五度的倾斜度似乎是最好,李孟羲便开始准备工具制造四十五度倾斜的纸壳子。
李孟羲按照自己对纸张的了解,他让木匠们以最快速度用木条钉一个模具出来。
良久之后,木匠们把模具做成了。
模具有了,李孟羲把一沓十张纸放进模具里,然后倒上水,使每张纸都湿润,纸与纸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
接着,把重物放在纸张上把纸张尽量压实。
约莫两刻之后,把重物取出,一个纸壳子已经成型了。
把纸壳子拿到火上烘干,烘干后的纸壳更加坚硬。
纸壳只是支撑,只是为了让铠甲倾斜起来,支撑不需要太大的强度,也不需提供多少防护能力。
但是来说,一个硬纸壳子,还是能提供不少防御力的。
李孟羲把纸甲取来,把纸壳子钻了几个洞,把已经残破不堪的纸甲套了上去草草绑在一起。
然后,妥了,本来形状随意的纸甲,紧贴在纸壳子上,被纸壳子束缚了形状,变成了一个上斜下收的撞角形状。
李孟羲把纸甲往身上套上,他低头看了一下,不由皱眉,好像倾斜角度太大了,铠甲向前高高的鼓起,都有些影响活动了。
人不是坦克,人体的小胳膊小腿的,撑不住四十五度倾斜的甲。
此时,李孟羲的模样非常滑稽,纸甲很大,又松松垮垮的,加了纸壳子之后,纸甲的胸腹部高凸着,大腹便便的模样,关羽看的笑得不行。
关羽走来,拿手敲了敲李孟羲胸前鼓鼓囊囊的胸甲,他笑问,“羲儿,为何把铠甲弄成这般模样?”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想了想,李孟羲给关羽解释着何为倾斜,又何为倾斜装甲,又为什么铠甲斜起来能增强数成防御。
在地上,李孟羲拿手指画了简单的三角形,以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边为例给关羽讲了起来。
“关将军,之前门板之上,一门板直立,挂纸百张,一门板斜起,也挂纸百张。
结果试射之时,都是二十步远,同一架弩,射直穿纸八十九,射斜才穿六十一。
这难道说,是纸有不同吗?非也,都是一般的纸,纸一样,只是斜度不同。”
李孟羲所说,关羽闻所未闻。
片刻前试射,也的确如此,斜纸比直纸更难射,关羽不由沉思起来。
思索片刻,关羽大致明白了此中道理,他看向李孟羲身上穿着的胸腹高突的铠甲,他问,“羲儿,胸甲穹窿成这样,可能便利?”
李孟羲摇了摇头,“不太便利。”
李孟羲低头瞅了瞅胸难看突兀,“我觉着,四五十度角度太大了,应收缩角度。”
纸甲的倾斜结构还不止斜度太大这一点,还存在的缺陷有,因为纸甲甲片太大,内里的纸壳子是上斜下收过度突兀的撞角形状的时候,部分甲片会正好卡在愣上卡在那里,让整个纸甲都没办法完全贴合支撑。
针对此一处,应该把撞角的形状改成上斜中弧下收的形状,这样过度就自然了,甲片不会再支愣着,能很好的贴合支撑物。
上斜中弧下收的结构十分复杂,要是用其他材料来做,会很麻烦,但用纸来做的话,只需造个模具,把纸塞进去,浇点水压上一压,直接就成了,方便快捷。
倾斜结构的不足除了结构突兀这一处缺点以外,还有,因铠甲胸腹处多了倾斜凸起,这就让铠甲前部有了更大面积,也就需要编甲的时候把前面编的更宽松,而要是把寻常的铠甲往上套,前边就会过于紧了。
所以,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