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的狗一样,还拿手掰起肩膀,还拿脚踢起打弯的膝盖,稍微动一下,就被噼头盖脸的骂,没人受得了如此羞辱。
更不妙的是,严苛的队列训练深意,几乎无人能明白。
当来投之人参与了队列训练,被教官又吼又骂,直以为自己受了平生未有之怒,全得气的扬长而去。
来日,赵子龙若来,赵子龙参与队列训练,赵子龙必然会出差错,必然会被教官骂的狗血喷头,赵子龙必然大感侮辱,必然愤而离去。
天下无人能受得了队列训练当中的憋屈,无人,哪怕是寻常百姓来投军,寻常百姓虽是胆小怕事,虽是服从性高,但百姓心里,一样会骂娘。
正因知道队列训练的要害所在,在与黄巾作战之时,随军练兵之时,当时那么缺乏兵力,军中所有男丁都受训了,唯独几百个读书人没有受训。
要说,能读书的人,普遍家境好,普遍身体条件出众,乃是最佳兵员,可考虑到队列训练的憋屈程度,读书人又都是心高气傲的,被骂两句,恐是一头要撞死在柱子上。
拖延至今,军中读书人,如秦束,如田雷等人,这些士子全都没经受过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本身很简单,但放在实际当中,就变成了麻烦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有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由此,想让受训之人不抗拒队列训练,方法是,让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参与到训练当中。
比如,让刘备一块加入训练,然后,训练的时候,别人一看刘备也被训的跟狗一样,刘备也得老老实实的听人指点,那其他人,心里就没有芥蒂了。
刘备现在不在,张飞也不在,剩下的德高望重的人,只剩关羽。
可随之而来还有问题,刘玄德已知是已通晓了队列训练,关羽不知对队列动作熟悉程度如何,假若关羽精熟队列训练之一切口令,一切动作,那么反而还不行了。
正因为对队列太熟了,那么,教官口令下来,关羽几乎就不出错,关羽不出错,教官又怎么训斥关羽,又怎么给其他人做表率。
——
李孟羲单独找来关羽,拜托关羽跟西凉兵俘虏,跟几个甄氏族人一道参与训练。
关羽应下来。
李孟羲打量了关羽一番,他道,“关将军,你要不,穿上甲胃,再披上披风?”
没有打仗,关羽身上没穿甲胃,只是一身粗布麻衣而已。
问题就在这里,普通士卒皆知关羽身份,皆知关羽威严,因而练兵之时,若关羽被训斥,能让普通士卒心中大震,心悦诚服,对训练再无抗拒。
可西凉兵俘虏还有甄氏族人,他们只知关羽是管事的人,对关羽身份没具体概念,这因此,示范效果会不那么强。
关羽接受意见,穿了铁甲,带了铁胃,还弄来一身显眼的大红披风穿上,怎么有气势怎么弄。
随后,西凉兵还有几个甄氏族人,一块被叫到军营。
关羽给众人讲了一通之后,目视众人,沉声说到,“某与众位一同操练,有罚同罚!”
说完,关羽就走进了队列,关羽走到了第二列中间的位置。
位置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假设站在边角上,那么左右对齐的动作,关羽都站着不用动了,犯错的可能就少了许多许多,这不利以身作则。
操练开始了,李孟羲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胆大的教官,这个胆大的教官走到队列前边,原地立正,又原地转身之后,以立正姿势定住。
教官小心翼翼的朝队列里的关羽看去,心里有点发虚。
不仅教官在偷偷观瞧,其他人,西凉降兵们,还有几个甄氏族人,目光也都在打量着关羽。
教官舒了口气,他收回目光,稳了稳心神,说到,“都看看左右,记住都在哪站的。”
队伍中,关羽朝前看了一眼,又朝旁边看了一眼,第二排左数第三个。
队列中的新人们,有人听到命令认真的看了下自己的位置,而有的人,不当回事儿,动也不动。
片刻过后,教官目光扫过众人,笑着问道,“都看完了吗?都记住自己个站哪了吗?”
新兵们稀稀落落的答着。
教官点了点头,脸上笑意突然消失,他严肃起来,“那好,既然都记清了,那我来抽查,要是答错了……”
“军法官!”教官转头喊到。
“到!”
一个军法官拿着戒尺跑步过来了。
到此时,明说了说不对的人要挨打,可是队列中仍有人没当回事儿。
教官走到前排第一人面前,问,“你,是第几个?”
排头的西凉兵嘿嘿挠头一笑,“某是第一个。”
“第几排第一个?”教官眉头立皱,“记清,你是第一排,第一排,从左往右数,第一个,明白没?”
西凉兵点了点头,也不说话。
教官眉头再次皱起,他严肃盯着人高马大的西凉兵的眼睛,语气严厉,一字一顿的道,“下次答说,得先说报告】,明白吗?
就比如,我问,你是第几排的?
你得说,报告!我是第一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