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鱼肠飞剑(7 / 8)

接着,又补充道,“细了点,不好拿。”

李孟羲都不知说什么好了,飞剑通体是钢,前段又裹了一层厚厚的铜皮,三尺多长的长度,大拇指粗细,总重已经近六斤了,然而,关羽却说,轻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关羽这么强的力量,于普通人而言,六斤的飞剑已经足够重了。

至于关羽所说的手感问题,李孟羲一寻思,拿起飞剑试了试,模拟了下投掷时的动作,确实,飞剑太细了,拇指粗细的纤细程度,投掷时不太捏的住。

李孟羲这时才意识到,之前一直着目于飞剑的形状重心等性能,却忽略了使用时的操作性。

关羽说,飞剑要再大上一圈,就好用了。

李孟羲想了想,再大上一圈,估计得加半斤重量,半斤重量倒是还行。

——

在关羽手中,飞剑发挥了瞬息破甲伤人的恐怖破坏力,只是,考虑到普通士卒在二十步远的距离难以对有甲目标造成有效伤害,这也是为难。

关羽沉思片刻,说到,“二十步不能,抢进几步,不就妥了?”

李孟羲面露疑惑。

关羽解释着,“既是宴间有变要暴起伤人,何妨持剑荡冲五步,再搏杀五步,至十步之内,再奋力掷剑,近至此时,纵一普通士卒,全力一掷,破甲伤人,五五之间。”

李孟羲还是经验不足,他以为宴间有变之时,只能在远处丢飞剑,他没想到还能瞬间前冲几步。

能前冲几步,不仅能迅速拉短距离,还能使投掷的杀伤力更强。

人在数步之内,能把速度提到数米每妙,向前跑动的速度再加到投掷的速度上,能使飞剑的动能增加许多。

宴间突进搏杀,倒是也能。只是,飞剑过于强化了投掷性能,整个飞剑又沉又细,重心过于靠前,很不适合作为搏杀格挡的兵器,几乎没有格斗作用。

想了想,那,配两把兵器呢?李孟羲直接想到了解决办法。

既然飞剑不能作为常规兵器来格挡搏杀,那就再配上另一把专用于格挡搏杀的副手兵器。

此副手兵器,只需能格挡开路就够了,又因,实战当中,灵活的右手肯定是得拿更重要的飞剑,所有最好是左手拿格挡剑。

又因,左手力量偏弱,所以左手用的格挡剑器应该偏轻一些。再考虑到,宴席间的厮杀,使者必是处于围攻之中,因而,剑器必须要远轻于对手的兵器,只有这样,才能以快于对手的挥砍频率以一敌多。再考虑到,以少敌多之时,剑器越长,格挡面积就越大,就更利于群战,所以,使者的左手剑器,不仅得足够的轻,还得足够的长。

又轻又长,强度可就难以支应了,难以支应倒无所谓,反正,当宴间发生变故之时,使者的生命已进入二十秒倒计时了,二十秒内,也挥不出多少剑,所以,剑的强度差一点,完全无所谓。

要论格挡防御之能,最强的,可不是剑器啊,格挡能力最强的,应该是狼铣,铁尺,钩之类的。

再考虑到使者也不适合带狼铣,所以,能轻易钩挂住对方刀剑长枪的长钩更适合防御。

使者的副手兵器有了,使者副手兵器应该是强化格挡和护身的长钩。

使者暴起之时,左手长钩把刺来的枪剑撩拨引挂,简单粗暴的就化解了袭来的攻击,待得到机会,右手的飞剑对着对方统帅嗖的一下飞出去,把对方统帅一下钉死当场。

完美。

李孟羲兴奋的把所想告诉关羽,问关羽如何。

关羽认真的想了想,“不好。”他摇头。

“不好?哪里不好?”李孟羲追问,难道是铁钩不好?铁钩容易钩挂敌人兵器,但是也容易钩挂自己兵器,不利防御?

关羽看了李孟羲一眼,郑重说到,“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你又给使者鱼肠飞剑,又给护身铁钩,使者身带杀人利器,席间一个风吹草动,稍有险危,使者血气上涌,一个不制,便起而杀人。

如此,本还有能谈之机,结果,使者血气激勇怒而伤人,致成不死不休之局,羲儿,你觉,此稳妥否?”关羽静静的看着李孟羲。

闻言,李孟羲皱眉思索着起来。

关羽说的意思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当使者手中有随时可能置对方首脑死地的利器时,其心态就不再是一个使者该有的心态了。

使者因利器而狂傲,凭空使外交事宜多了许多擦枪走火之可能。

很多外交场合,对方说,“你真当某不敢把你丢油锅里烹了不成?”

此时,这其实并不是绝境,此时,使者仍有辩驳游说之机。但要是,使者手里随时能置人于死地的利器之时,对方只是出声恐吓一下,使者便怒了,直接拔飞剑扑杀对方首脑。

这可好,一个使者的命不重要,促成使命才重要,结果,使者一个不忍,使命没完成,还行刺对方主帅,本来还有和谈甚至联盟机会的两方,直接变成两方不死不休的局势了。

利器给人以勇气,随时能置人于死地的利器,更是给人以无可比拟的勇气,对于使者这种身担重大的干系的人来说,使者的胆量过于疯狂,反不利外交。

李孟羲意识到,得以严格军令加以约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