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关东诸侯扛不住了!(1 / 2)

英侯国。

当代英侯洛众色有些复杂的望着面前的信件,坐在他身边的则是当代的吕侯吕常,信是王莽拜托吕侯送来的,内容很是简单。

就是简简单单的将天下和朝廷之间的局势与他讲解了一下。

最后说道:“昔年高皇帝和孝宣皇帝都许下誓言,两百多年的时间,还没有改变啊。

但是如果大汉倾覆,这些誓言就会化为飞灰了。

现在不挽救社稷,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镇守列侯。

从大汉开国时就不容忽视的力量。

尤其是在地方郡国的博弈之中,士族大豪强、郡县长官、镇守列侯这三者之间,唯有镇守列侯立于不败之地。

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削减封户,然后改迁而已。

这算是皇室对镇守列侯的回护。

洛众将信放下,然后望向旁边的吕常问道:“文常愿意为王巨君送信,想必是支持他了?”

吕常直接摇头道:“当然不是,家族的准则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追随皇帝的脚步。

但是家族同样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从靖难之后,我们镇守列侯基本很少将手直接插到中央朝廷。

只通过察举等方式来举荐人才,与曾经最辉煌的岁月相比较,已经差了许多。

二十年前,青州刺史,不过一个六百石的官员,竟然就敢借着监察的权力,直接欺负到吕氏门前,若不是父亲果断应对,即墨吕氏就要在天下的面前出丑。

这些年天灾频繁,青州流民不少,盗匪层出不穷。

家族的土地、商队都遭到了打击,外出的族人也有不少死在外面的,十年前发生了那件事后,更是直接下令,不允许家族女性随意出侯国。

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子臣兄,我听说英侯国的商队在扬州地面被水匪劫走,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啊。

虽然英侯国商队不加洛氏标识,但以前至少还顾忌一些,现在……

如果再不改变,青州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等到流民四起,很快就能卷出实力强大的义军。

那时作为镇守列侯,极有可能会家族覆灭。

一次戾帝之祸,很多人都忘记了,但是吕氏没有忘记多少家列侯都被攻破了侯国,多少诸侯王被杀死在王座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

纵然是以洛氏的声望,一旦天下乱起,想要独善其身也极难。

民心如流水啊。

吕氏在青州算是有善名,但是依旧不能幸免。

王氏是关东人,对这些当然是清楚的,所以才来说服我,而且我承认,我被他说服了。

这个天下真的不改不行!”

吕常的话中带着满满的担忧和隐隐约约的恐惧,随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想要维持一个家族的富贵实在是过于困难了。

虽然列侯削爵不像诸侯王那么快,但开国时百家列侯,到了现在,侯国还在的,不算是特别多了。

毕竟皇位的变换频繁,列侯这种依附于皇帝的贵族,肯定会受到影响,多有改封到别处的。

而且拿不到军功,户数也是一削再削。

虽然即便是最后失爵,有这近百年的繁衍和积累,还拥有大量的财富、传家的经学、政治的人脉,这些曾经的列侯家族,都很轻松的就能转型,甚至因为失去束缚,还能疯狂的扩张起来。

但吕常不愿意!

或者说几个大列侯都不愿意,爵位和姓氏是他们的骄傲。

王莽见到了这一支力量。

他明白镇守列侯的实力还是很庞大的,如果这些人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他的大业一定会受到影响。

洛众沉吟问道:“这封信绝对不仅仅给了我们二人,肯定还有其他的列侯。

那么其他家会做什么呢?

这些多年远离朝廷的中枢权力,还能让他们保持淡定的心态吗?

面对这重返中枢的机会,这些列侯家族会怎么想?

现在是皇帝不支持改制,你我能怎么办?

难道再来一次靖难,把皇帝拉下来吗?

那英侯和吕侯以后恐怕就成了乱臣贼子的代名词了!

越是在这种时刻,越是不能着急,先将自己侯国周围的情况理顺,保证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然后再去考虑其他。”

吕常闻言沉吟着点了点头,他的确是因为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而有些昏头了。

那些大列侯自然都收到了信,相对比某些列侯来说,只要不考虑未来的话,这些大列侯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因为侯国人口多,私军多,在地方就有实力。

一旦逼急了他们,他们就能让那么仗势欺人的官员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开国勋臣的底蕴。

面对王莽的招揽,不少家势衰微的列侯攀了去,但是这些开国列侯的态度很是暧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为王莽毕竟不是皇帝,一时的显赫不算是什么,这些家族动辄一两百年,如果每一个权臣都去攀附的话,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并没有让王莽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