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士族论》!(2 / 6)

套法则,他们坐起事情来,有底线,或者说是有顾虑,毕竟这些人家大业大,不愿意因为一些人都将整个家族都赌去,他们只想要稳稳当当的荣华富贵。

如果您过于打压士族,导致大量的寒门庶族出现的话,先不说这些人的能力到底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小心许多人走来后,重走一遍士族之路,那造出的乱子可要比现在还大得多。

说句不太好听的,或许是有些离经叛道的话,国家需要人才,但人才太多了,而真正的天纵之才,是极少的。

汉高祖从沛县起事,于是沛县有大量的功臣出现,于是有人说,一个县的人才就足以治理一个国家,是如此,又不是如此。

舞台后樊哙这样的人,一个县里面的确是有不少,但他并不是什么人才,真正的大才是文成王,一个沛县里面,就只有一个文成王,只有一个汉高皇帝,二人能够相遇,于是才创立了大汉,其余的数百个县,没有文成王和汉高皇帝,于是不能创立王朝。

文成王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而樊哙这样的人,太多了,大量不需要太多樊哙这样的人,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族,这样的功狗之辈,都有许多人能够充实。”

文成王就是萧何,在萧氏成为皇帝后,自然要为先祖追封,本来想要追封皇帝,但最后被劝下来了。

萧何一辈子都是汉臣,而且是汉朝忠臣,他被追封为皇帝,那祖先就实在是太尴尬了。

萧衍思索了一下的确是如此,于是只追封为王,这个王不仅仅梁国承认,燕国和魏国都承认。

魏国皇帝甚至还亲自写信说,应当追封为皇帝,堂堂萧氏不能比刘氏差,萧衍收到这封信后,算是彻底歇了追封萧何为皇帝的心思。

汉国见到梁国只将萧何追封为王,就没有发表意见。

萧何的追封其他家族尚且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他们就算是称帝,也最多是给父祖辈追封皇帝,至于更久远的祖先,谁还记得,但对于淮阴韩氏和吕氏等来说,就相当的眼热了,毕竟曾经都是一个水平的,但是子孙有出息的,于是追封为王,而号称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不世兵仙,盖亚先秦,威压后世,一千年来谋战派第一的韩武穆,连个王爵都没有!

正处于极度兴奋中的萧衍听到洛显之所言,略微从狂热的激动中回过神来,他发现自从洛显之来到建业后,他就时常能够从洛显之嘴中听到惊世之语,这些话是洛有之从来都不会说的,洛有之和洛显之很像,但又迥然不同。

洛有之是传统的臣子,而洛显之就带着一股邪性,说话办事都是一种和传统完全不同的样子。

单单说刚才那句话,人才没必要那么多,这是一个大臣该说出来的话吗?

自古以来都听说因为贤才不够而求贤的,还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贤才太多了,不必太在意的。

但萧衍又知道,洛显之的意思是,那种大才是不多见的,比如后汉末年的张角,因为没有收入朝廷中,最后汉朝那么快败亡了。

洛显之的意思就是,普通的人才,比如那种辅佐的官员,不用太过在意,这些官员无论是用士族,还是用庶族都可以,那就可以作为工具,去平衡士族和庶族的关系,不能太偏向于哪一方。

细细想来,这实际是洛显之一以贯之的执政思想,其他人平衡,谁也做不了事,最后只能由他来主导,都要听话,不听话的就要狠狠打击。

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是纯正的帝王术,只不过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这个帝王术的第一步,使朝堂平衡都做不好。

大多数的废物皇帝,为了让朝堂平衡,使用的都是什么人?

没有治国能力的宦官、满脑子都是贪财谋利的奸佞、完全依靠裙带关系位的宗亲外戚,这些人的确是能够帮助皇帝搞平衡,但仅此而已,这些人在朝堂,没有什么正向的价值,又缺乏治国的能力,甚至大多数还相当的贪婪,皇帝想要让他们搞平衡,他们自己则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横征暴敛,为自己谋利,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朝廷都陷入不可逆转的危机中。

这就是当年洛宣公和周懿王谈论中下三种王者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瞧不起只会玩弄权术的君王的原因。

帝王终究是为了治理天下的百姓而出现的,这里的百姓包括普通的黔首黎民,包括那些贵族官吏,以及所有除了皇帝之外的人。

这才是帝王存在的价值,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维持自己的权位,那皇帝就该死了,就成为了天下的独夫和民贼。

能在朝廷让臣子们斗而不破,争而不裂,这需要高超的权术能力,洛文公当年就能够做到,洛显之现在希望自己能够尽力做到。

萧衍转头望着面前的洛显之,脸没有半分青涩,但他知道洛显之还没有加冠,就是这么一个完全可以做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却老成的如同自己的老师,甚至每每让他产生一种,这是一个已经为官数十年,在宦海沉浮一生的人。

洛显之实在是不像个年轻人,在各方都如此,萧衍只能感慨这是天纵之才。

“灵秀,朕明白你的意思,只不过在后汉发生了张角之事后,天下又有哪一个君王,能不担心有大才被遗落在荒野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