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万国衣冠拜冕旒(1 / 4)

长安以西万里,有城名曰神临,乃是西域玄门总殿所在,西域诸国信仰圣地。

玉门关外,西域使团将国书奉,洛玄云则递印有安西大都护印玺的通关文书。

使团最中央,是一座装饰煊赫的马车,有六匹汗血宝马拉着这辆马车,车有华盖,皆为金色,在边角处甚至真的有金丝绣在其中,车身,有宝石以及精美的雕刻,在西域,习惯以黄金、宝石壮威,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神庙亦以这等珍稀之威来壮威。

马车周围有数百骑士,行军时自然未着甲胄,皆是赤玄相间的袍服,外罩宽大披风,威严冷肃,胯下皆是汗血宝马以及天马。

几乎每个骑士背后都背负着一支旗帜,车队的马车,也插着众多旗帜,白色、金色、紫色的凤凰旗帜飘扬,神圣恢宏。

赵黛儿身着白色祭司服,外罩充满绮丽之色的纱衣,从马车中探出身来,她身姿容貌俱是之选,可惜面蒙着纱面,只能从眼睛,见到一丝灵动,她望向巍巍玉门关,轻启樱唇,“凉州,玉门关。”

纵然身在西域,她也知道,大唐的诗人喜欢吟咏玉门关,无数瑰丽的诗篇,由此而诞生,鼎盛的国势让诗人们迸发出无数的想象。

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响起,那横贯在西域和中原间的铁壁玉门关,城门缓缓升起,玉门关守将李成云策马奔出,来到使团之前,抱拳高声道:“末将,玉门关守将李成云,拜见河东郡公,拜见圣女即诸位王公,通关文书已验,城门已开,请诸位入关。”

李成云的声音有些颤抖,西域诸王公,一起东来,这架势实在是太大了。

入关!

宛如长蛇般蜿蜒的使团队伍,再次缓缓行进,向中原而去。

西域使团过凉州入关中,玄门圣女代玄门圣座出行,从神临而来的消息,已经通传天下,无数中原百姓侯于道旁,翘首以盼,皆想要看一眼玄门圣女真容。

毕竟在西域番商往来中,言称这玄门圣女,绝世倾城,艳冠天下,乃是玄门明珠。

对玄门东来,大唐亦很是重视,理藩院和尚书省三令五申,从凉州到长安一路,皆由途径州县收拾驿站居住。

在行程道的诸州刺史,更是早早清查州县中的不法流氓,以免冲撞圣女座驾。

庞大的西域使团,走走停停,一路历经大约半年的时间,终于走到了畿内道,走到了长安之外。

贞观以来,大唐的国际地位,伴随着一场场战争,飞速提高,大唐天子横压天下,并不乏四方番汉之人前来长安朝见,长安百姓都颇有见识,但如此庞然盛大的使团,依旧是使人震撼。

此番玄门和西域诸国一同出行,玄门各级祭祀、僧侣、道士三百多人,另外有保护赵黛儿的神庙军五百,诸国国主,王、公,繁星、明月、烈日可汗,共六十有六,诸国国主各自带着多则数百,少则数十的护卫,再加无数西域的珍稀宝物,用来给大唐天子进贡,使团的规模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数量——万人。

当初西域使团报人数的时候,就直接把大唐负责迎接诸番的理藩院,直接震住了,他们自然不敢做主,于是便只能报天子,李世民的气魄何等雄浑,大笔一挥,就让这支使团进关中。

至于进长安,那自然是不行,一万士卒进长安,那只有政变的时候才会如此了。

西域使团缓缓往长安而来,刀枪都归在鞘中,来到这里,大唐自然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到达长安城后,众人回忆这一路,丰盛的田地,以及如同天星星般数不清的百姓,大唐的繁盛宛如画卷般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果真不能力敌,还是互相之间和平,而后各自生活为好。

这正是一路,李世民让各地官员好好招待西域使团的原因,让他们看到如今大唐的鼎盛,才能更好的压制某些人心中间或冒出来的不轨想法。

走了一段路后,西域使团便缓缓停下,不再前进,在使团行进前方的道路,出现一个骑在马的少年郎,乃是当今太子李治。

实际对于该让谁来迎接赵黛儿,在唐廷中是经过一番讨论的,从邦周时期开始,外交就讲究一个对等原则,即从各种制度和常识而出,让地位差不多的人,去迎接友邦以及敌人,这便是外交礼节。

赵黛儿的身份是玄门八尊座之一,此次玄门中来到长安的高层,有四人,“次席枢机”、“神庙军统领”、“神庙卫士长”以及圣女赵黛儿,这八人放在大唐的话,大致相当于宰相,但又比宰相权力大得多,毕竟大祭司虽然是当之无愧的玄门领袖,但本质,也是八尊座之一,和另外七人在级别中,是大致相同的。

而且玄门虽然避免不了血脉传承,但玄门的前身神庙,并不是一個国家,而是宗教组织,从制度,并没有父子相继的理论存在,从理论,任何一个玄门之人,都能够成为大祭司,只要能够通过枢机会议,或者如同洛玄奘这样横压一切。

所以作为玄门中最年轻的八尊座,同样也是当代大祭司唯一的学生,再加洛玄奘没有孩子,赵黛儿的地位就高的没边了。

玄门中公认的一件事,就算是下一代大祭司不是圣女,下下代大祭司也一定会轮到圣女,最终大唐朝廷,将赵黛儿定性为玄门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