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京城在鼎盛时期,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存在,是多少人梦魂牵引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北京城已经出现了乱世的迹象。
还没进城。
温越等人就看到了满满当当的灾民流民,身上衣服褴褛,在寒风中受冻,许多人的身上都有着冻疮。
他们的眼睛黯淡无光,眼神麻木,只有在官府发下救济粮时,才会亮起那么一些对生的渴望。
然而,这些光亮眨眼就灭。
官府发下来的粮食有限,只有在前面的还算有些力气的青壮年能够抢到。
轮到后方的老人孩子,救济粮早就被一抢而空了。
一时间,小孩饥饿的哭喊,老人恨天不公的骂声,响彻不断,但很快他们的声音又变得有气无力,继续在寒风中,受冻挨饿,惨象令人不忍去看。
温越看着直摇头,这官府发下来的救济粮非常稀少,根本不能满足所有饥民的需求,又没有提供暖和的庇护所。
城外这些灾民流民,很多人是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温越旁边的谢不冬,本来对大明北京城非常向往,毕竟这是一国国都,气象想来定当不凡。
然而,靠近过来一看。
这大明都居然和中前所一样,城外也有这么多的流民灾民。
一时间,谢不冬瞪大了眼睛,惊讶道:“怎么这天子脚下竟然也有这么多难民?而且看起来官府还没有人管?我中前所虽然也有这么多难民,但那些难民至少都要地方可以避风,还有暖粥喝呢。”
其他跟着过来的护卫,闻言,俱是忍不住点头,纷纷感慨。
“闭嘴!”温越瞪了谢不冬一下,叮嘱道:“如今不是在中前所,京师重地人多眼杂,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是,大人。”
谢不冬应道。
众人继续前进,从德胜门进入。
大明北京城的内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个城门的为主街道。
主街道是最宽大的,也是北京城的主干道。
街道的名字也是依照通往哪个城门命令,例如长安大街、西长安街、安定门大街、宣武门大街等等。
另外,依照街道在城中划为多个“坊”,街坊邻居就是这么来的。
在坊的下一级,称“铺”。
大明北京城共有三十三坊,七百多铺。
后世的北京城,温越去过,街道笔直整洁,环境优美,有着大国都城的风范。
但如今的大明街道乱七八糟,不笔直不说,卫生更是有严重的问题。
街道旮旯角落全是尘土和封边,两边的水渠沟都是严重堵塞,地面坑坑洼洼,显然是许多年没有重新修缮过了。
温越记得历史上,大明的街道还是非常整洁的。
朝廷专门设立了相关的官员和五城兵马司来管理,甚至发现有乱倒垃圾者,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至少到了万历时候,大明北京城的街道还是非常整洁的。
然而,从天启帝开始后。
许多东西都在悄声墨迹地发生了变化。
国库常年空虚,北方战争接连失败,朝廷中又党争不断。
朝廷大人物的目光全部都在这些大事上面,至于活在眼皮底下,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他们是一点也不去管。
每逢大雨,水漫全城,街上全是泥泞。
每逢干旱,沙土飞扬,街上全是灰尘。
这北京城的环境逐渐地变差了。
环境的恶劣,加上灾民难民的涌入,朝廷赈济的力度不足,导致街上道路常见冻死饿死的尸体。
如此一来,到了崇祯年间,连连发生鼠疫,一夜死亡上万人的景象不难理解了。
温越对此深深叹息,却爱莫能助。
而在一片惨象中,却也有鲜艳的色彩,便是那些穿着光鲜的豪强富商,以及高官达贵们。
这些人走在街道上,前呼后拥,所到之处都要驱赶街道上的灾民流民。
灾民流民看着这些豪华奢靡的高官豪强们,眼中既有麻木,也有嫉妒,还有羡慕,却也不乏有着满满的仇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明将要走到尽头的迹象,观之可得。
当然,大明京师毕竟是天子脚下,越靠近内城,流民灾民的数量减少了不多,两旁出现了正常的百姓,以及众多的商铺。
继续前进。
靠近皇城以及紫禁城的旁边,街道巷子显得越发密集。
这里便是棋盘街了,因街道密密麻麻,如棋盘一样而得名。
棋盘街的旁边是兵部、吏部、礼部、户部等各大衙门。
这里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与刚才在外见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场景,看得谢不冬等人大开眼界。
众人一路来到了鸿胪馆,这里是招待官员述职的地方。
因为高第要先去兵部报备,温越虽然是四品武官,但在这满是重品官员的京城算不了什么大官,因此还没有资格能直接去兵部,需要有人传唤,拿着告身信物才能过去。
所以温越便和高第分开了。
高第问道:“温越,你待会要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