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工厂的变化(2 / 3)

改成自发火铳,装备军中,可否能行?”

在回到山海关后。

温越随军还带回了,天启帝赏赐下来的一千鲁密铳以及一门红夷大炮。

除了火炮的质量能把关外。

其余大明工部生产的武器,向来是保质也不保量的,有时候质量不错,有时候质量却差的离谱。

好在给予温越这一千杆的鲁密铳,只有几十杆质量不行,其余都是不错。

这可能主要是直接从工部发下来,不是从其他地方调配过来的。

工部发下来的武器质量还是不错的,其他地方的就算了。

“将军,五百杆鲁密铳改造成自发火铳,下官这边没有问题,只是改造完毕之后,自发火铳哑火率会超过三成。”

对于温越说要将鲁密铳改造成自发火铳,罗田森颇有担忧:“而若是改造成现在我军所使用的火铳,哑火率不超过一成,将军真要改造成自发火铳吗?”

这自发火铳研究出来已经有不少时间了,但是不管怎么研究,哑火率都是很难压下去,还是很难比上现有的火绳枪。

温越道:“自生火铳乃是未来火铳之趋势,现在虽然有着不少问题,但不可放弃,本将觉得还是要改造一部分,研制技术,逐渐完善。”

罗田森担忧。

作为军工科科长的袁诠台,却是无比高兴。

从温越的话中,他能听出温越的决心,知道他是个开明人士,能够支持自己的研究。

为了研究最好的自发火铳。

袁诠台这些年收集了不少有关火铳的器册,潜心研究了不少,觉得再给一些时间,足以让自生火铳的哑火率降下去。

这边罗田森又试探问道:“大人,这朝廷拨下了这些鲁密铳,可需要工匠进行仿制一二?”

温越沉吟了下。

要说鲁密铳的威力和射程还是不错的。

百步内可以射穿敌人的双层重甲,甚至还能够穿透身体。

这比青牙军现在所使用的火铳还厉害,青牙军现在的火铳也不过,只能在七十步内射穿敌人身上重甲。

未来的战斗,必然是火器的战斗。

射击的越远,威力越大,自然是越占优的。

只是鲁密铳的缺憾太大了。

其全长有后世的两米长,又是前膛装弹,装填很是不便。

再就是枪身很沉重,对军士的体力也是个考验。

在就是鲁密铳的枪管,是双层枪管,要一体打造,其中不能有焊接。

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都是问题,打造起来,又费时间,又费物力。

对温越来说。

青牙军的武器最好是能够大量生产,便宜实用的。

鲁密铳虽然精良,远超现在装备的火铳,但造价太贵,也不实用。

“可以仿制一二,研究其中技术,但不必大量打造。”

温越又问道:“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军工科现在可否能够打造火炮?”

这涉及到技术问题。

罗田森自觉退了一步,让袁诠台回答。

袁诠台想了一下,说道:“禀报将军,现在军工科打造弗朗机炮以及各种大小炮,如虎蹲炮等,都没有问题。

“只是想要打造红衣大炮需要具体图纸,直接按照现有红衣大炮打造,恐会精密不周,有炸膛风险……”

青牙军回归后,从朝廷带回来的红衣大炮是八门三磅红衣大炮,和两门六磅红衣大炮。

这些火炮的质量都不错。

毕竟大明的火炮的打造,有着严格的图纸。

火炮长度多少,炮管多少,都有着严格标准。

监管和工匠都无法从中牟利,以次充好,因此保证了大炮的质量。

而作为大明利器,火炮可以发下,工匠和图纸却是万不能给。

因此温越想要打造火炮,苦于没有图纸。

硬要打造火炮,质量堪忧。

然而,红衣大炮不得不造。

若是之前温越还是担任,山海关总兵的话,十几门大炮足以守住山海关。

而朝廷命令下达,调走马世龙和满桂。

宁远城中许多的火炮都被马世龙和满桂以及祖大寿带走了。

剩余的红衣大炮也以击发过度,难以堪用。

其中技术人才孙元化,也跟着祖大寿走了。

所以红衣大炮不得不造,现在军中的火炮远不足用。

固平之战后,建虏必然会组建火器营,他们此次作战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又抓了不少的工匠,未来绝对会使用火炮,对付自己。

自己必须得未雨绸缪。

“嗯……那先打造一些弗朗机炮吧。”

温越缓缓道:“至于红衣大炮先行研究,暂缓打造。”

……

天启年,十月初。

不时有寒风大作,天气慢慢转寒。

此时,在镇国将军府内。

温越穿着常服,案边放着一盏热茶。

他的下首有着两人。

一人穿着青衫,身材矮胖;另外一人则身材高瘦,正在大声说话,高谈阔论。

这两人正是投靠温越的叶芝西和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