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到达郏县(1 / 3)

听到陈伏涌的话。

温越回头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道:“嗯,也对,到了郏县,是该让军士们好好休息一二了。”

除了一部分的辎重队提前出发外,其余的运送粮草的八百辆马车以及王钩的炮兵总都跟随中军前进。

而为了确保后军的安全,陈伏涌命令自己的儿子陈得带领家丁营押送民夫队伍。

开封府外的官道年久失修,路况很差。

不过对于温越的骑兵、骑马步兵以及乙级新军来说都不是问题。

就是随军的辎重马车和王钩的炮兵车,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

这次随着温越出征的,有十门红衣大炮,其中两门六磅红衣炮和八门三磅红衣炮。

三磅炮需要两匹马拖拉,六磅炮则需要三匹马拖拉。

每当遇到坑洼路段,还需要炮手们,亲自推车。

王钩的炮兵总全员出动。

王钩认为炮兵不能只是训练而不参与实战,因此让炮兵亲身体验战场氛围,即便随便开个几炮也好。

为此,这往来的几千里路程,炮兵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力。

……

下午时分,温越和陈伏涌的中军抵达了郏县。

郏县位于伏牛山北部山脉向豫东平原过渡的区域。

北边是神屋山,南边是汝水,沿着这条河川向西过去百里就是汝州。

所以总体下来,郏县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而当温越和陈伏涌到达郏县时,却发现这里已经被夷为平地。

县城的城墙残破不堪,许多地方都已经倒塌,房屋不见几个幸存,街道上全是碎砖头和碎瓦片。

这是流寇的常常之为,他们通常会在占领一个地方后,将其焚烧和屠杀一空,并摧毁城墙,以防止官兵再次占领。

由于缺少了城墙的保护,即便还有当地的居民幸存,也无法在这种盗贼横行的乱世当中生活下去。

他们的财物被洗劫一空,除了留下一些无助的老弱病残之外,自生自灭外,其余人不是逃走,就是往山里躲,要不然就是被胁裹成流寇。

虽然县城变得残破,几乎成了废墟。

但温越仍然决定在这个破败的县城扎营。

毕竟在野外,一片荒凉,没有树木遮挡。这又是寒冬已至,在县城扎营总比回到野外要安全得多。

城内的房屋大多已被破坏,却仍有一些可以供大军居住。

对于装备精良的青牙军来说,这些残破的城墙已经足够保护他们,且靠此反击,这比大军在寒冷天气中,建造的壕沟和木栅栏要好太多了。

青牙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在几天前就已经抵达郏县,并稍微清扫了一下县城。

掩埋了留在城里的尸体,重新挖掘水井,获取水源,还清出了一些可供大军驻扎的空地。

当温越和陈伏涌率领的中军主力到达时,已经有数千名灾民聚集在郏县西门外。

这些灾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

温越看到这些灾民,不由叹息。

他深知,这些百姓们要求的不多,只要有一口饭吃便好。

然而,这么点小要求,在乱世当中,也是很难维持满足的。

温越对高严没有经过自己命令,就赈济当地幸存的百姓,他并没有太过追究。

一来,青牙军代表王师,赈济当地灾民也是应该。

二来,赈济当地灾民,对即将进行的战斗也非常有利。

在流寇横行的地区,饥民们往往会两边倒戈。

只要有人给予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会为之卖命。

因此,如果官军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食物,他们就会为官军卖命;

反之,如果流寇给予他们食物,他们就会为流寇卖命。

这所有,都是为了生存。

所以,如果合理利用灾民。

在获取情报和反细作方面的作用将会非常显著。

……

按照青牙军的老规矩,在每次接近目标地点时,各部的炊事人员都会提前过去。

青牙军的每个千队和把队,都配备有各自的马车,用于运输的辎重和帐篷等物品,同时还运输供军士食用的米粮。

当青牙军和陈伏涌的总兵营,一同抵达郏县后,就立即开始搭建营地。

此时,各军的炊事兵们已经忙碌了许久。

他们在和面、揉面,手中的面团在变换着样子。

接着,这些面团被均匀地分成一块块,压成饼状,撒上葱花、姜末、盐等调料,放在锅里烘烤。

伴随着火焰烫熟的声音,香气四溢,诱人的大饼逐渐成型。

这些大饼实际上非常充饥,一个就能让人饱腹。

除此之外,炊事车上还备有肉干、咸蛋等食品。

那些肉干可以放入热水煮开,再加入食盐等佐料,另外还可以配上一些菜干。

在寒冷的冬天,能喝上这样一碗热肉汤,感觉格外舒适。

肉干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

在出征的时候,青牙军的军士,随军会配给炒面和肉干,或者是大饼搭配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