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到汝州(2 / 3)

当他们收到张大春派来的信使,得知救援的官兵以少胜多,成功击溃了上万的流寇时,汝州城内的军民既惊讶又欣喜。

因此,当张大春率军抵达汝州时,获得了当地军民的大批犒赏。

然而,知州钱正作却婉拒了他们进入城市。

钱知州表明,愿意提供青牙军所需的粮草,以及也会拿一些金银作为犒赏。

但对于军队进城……

张大春愤怒不已,但由于之前温越已有交代。

他只得压制怒火,选择在汝州东门外几里处的汝水河边,一个名为梨庄的地方扎营。

这个村庄因遭流寇洗劫,空无一人。

正好供丁总部扎营,以免在野外受寒。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温越与陈伏涌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汝州。

当温越和陈伏涌的主力部队抵达汝州时,天空中飘洒了一场小雪,但雪很快就停了,只留下厚厚的云层。

这场雪虽然降低了气温,但并未对青牙军和总兵营的行进造成太大困扰。

眼下缺水干旱的道路,不会因下雪就泥泞。

反而会在小雪或小霜之后变得更加坚硬易行,只是路滑了一些,需要小心行走。

听到主力部队的到来,汝州知州钱正作非常兴奋。

再次带着当地的乡绅出城迎接。

当温越等人出现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给震惊到了。

铁蹄声震耳欲聋,眼前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队伍,人数众多,估计有几千人。

紧随其后的,是数量不少的身着重甲步兵,以及看不到尽头的辎重车辆。

特别是那些随行的十门红夷大炮,让钱正作等人目瞪口呆。

这些大炮在开封和洛阳都很少见。

而这次过来的官兵,竟随军携带了如此之多?

当陈伏涌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青牙军的装备时,钱正作更加惊讶地看向温越。

在他看来,这些身穿铁甲、头戴铁盔、骑着骏马、披着大氅的官兵,是他生平仅见的精悍之军。

钱正作对于青牙军的名字并不陌生,他常看邸报,听说过这支军队。

之前见过张大春的率领的丁总先锋部队后。

他以为青牙军的先锋,就是青牙军中最精锐的力量。

但当他亲眼看到温越带来的中军后。

钱正作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

温越不仅有竟然还有相同几倍的精锐部队,甚至还配备了十门红夷大炮,这让他的认知完全受到了冲击!

相比之下,陈伏涌的总兵营虽然也是训练有素的官兵。

但与青牙军相比仍几乎是一个天,一个地。

流寇的围攻使得汝州的防御压力巨大,钱正作对坚守城池感到吃力。

现在有了温越等人的援助,这击退流寇的信心一下子大增。

之前张大春带来的丁总,那纪律严明实在令人难忘。

又见温越军士竟都是这般精锐,钱正作破例,热情邀请温越和陈伏涌的军队进城。

然而,温越除了要求他提供粮草补给外,却婉拒了进城的邀请。

这让钱正作感到意外。

但在陈伏涌的暗示下,温越同意接受钱正作等人安排的接风宴。

随后温越和陈伏涌入城。

而青牙军和总兵营在城西扎营。

流寇已经退到了距离城西二十里的地方。

而城西靠近汝水,适合设立营地,同时也更靠近流寇的营地,便于防御。

……

汝州城在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拥有众多街道和市场。

其中大街是最主要的商业街,连接东西两门,全长三里,宽达六丈,是城市的核心区域。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是城市最为热闹的地方。

然而,在经历流寇的围攻之后,城内的景象变得荒凉,人们惊恐不安。

温越和陈伏涌的到来为汝州带来了希望。

钱正作和其他官员也利用这次机会,大力宣扬张大春率领一千士兵击败了一万多流寇的事迹,以此提振民心。

宴后,温越和陈伏涌回到了各自的营地,并且从钱正作那里获得了五千石粮草的承诺。

而且,还有当地的士绅们也表示,如果官兵能够成功击退流寇,他们愿意集体出资两万五千白银作为犒赏。

这主要是因为其他府城的沦陷后,士绅的遭遇让他们心惊。

他们害怕同样的命运会落在自己头上,事关性命,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

……

温越的青牙军和陈伏涌的总兵营,都已经在汝州城附近扎营完毕。

陈伏涌的总兵营选择在上河地区扎营,以便靠近城池。

而温越的青牙军则在外围一带安营扎寨,位置相对较远。

温越的中军设在当地一位乡绅的大宅中。

当温越返回指挥部时,就听到了张大春的笑声。

张大春正在讲述之前的战斗经过,身边聚集了熊一扬、祖柏、高严、钟大成和王钩等人。

钟大成不无羡慕地道:“老张啊,这次可是让你立下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