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2 / 6)

虞后,亦是笑意盈盈地夸赞,“沈大人娶了你这样的夫人,真是很有福气。”

说罢,她旁边的一个紫衣少女却“扑哧”一笑。

太皇太后不由笑吟吟地戳了戳这少女的额,语气颇为宠溺,“你这孩子傻笑什么……”

这少女是沈家的千金,嘴里喊太皇太后一声“外祖母”,显然关系匪浅。

对方顿时压低了声儿,在太皇太后耳畔道:“外祖母怕不知道呢,这知家女子是靠抢夺的手段才得以嫁给沈大人的……”

旁边一些知情的也跟着窃笑,毕竟他们成亲时连洞房都没有的事情满京城都知道呢。

也因为这一点,看向知虞身后的沈蓁目光难免递去三分可怜。

放在平常这些贵人也许根本看不上沈蓁这种平民出身,但因为有了知虞这个恶人作为陪衬,反倒叫人容易生出怜惜。

() 按着戏里那些唯美缺憾的桥段去揣测,指不定,那沈大人不肯同夫人洞房,也正为为了这位姑娘吧?

知虞对于那些目光倒也并不诧异,毕竟原主就是这样的人,也正是因为被这些指指点点刺激到,这才有足够的动力生出更多坏心思去折腾书里的男女主。

她冲着太皇太后行完礼便规矩退后,太皇太后自是什么稀罕事情都曾见过,仍能保持微笑冲着她微微点头。

只是听了外孙女一些话后,便也招手让沈蓁上前来细细打量。

沈蓁有些意外,上前行过礼抬起头来,却叫太皇太后一下子怔住了。

“你……你叫沈蓁?”

沈蓁迟疑地应下,又听太皇太后口中呢喃,“竟如此巧合……”

旁边的嬷嬷不由问道:“太皇太后是想到了什么?”

太皇太后笑,“她生得可真像淑太妃年轻时候的样子……”

嬷嬷打量了一眼,按着十几年前的模糊印象去想,似乎的确很像。

淑太妃就是新君的亲生母亲。

淑太妃与太上皇当年差点烧死在明觉寺里,亏得她姐姐容太妃牺牲了自己,为这妹妹和丈夫争取到了生机。

而太皇太后偏爱淑太妃偏爱到,当时听闻对方无恙后,便也只是短暂的伤心了一下她姐姐死在火场中的不幸。

前段时日听闻淑太妃的姐姐容太妃没死在当年那场火中,从民间找回来,太皇太后也面上欣慰,心里其实也只是寻常心态,赞叹对方福缘深厚。

直到今日突然看见了沈蓁,她的情绪才骤然生出了轻微波澜。

容太妃和淑太妃是姐妹,原本容貌应该更相像,但容太妃已经老了,看不出从前的模样了。

可沈蓁却让太皇太后的的确确看到了淑太妃的影子。

太皇太后愈发生出喜欢,甚至当众夸赞了一般。

这令周遭人很是意外,同时也对知虞多了几分幸灾乐祸。

不过这也只是个巧合的小插曲,并没有人太放在心上。

宴席开始前,女眷们一起赏过了牡丹,随即便开始了正宴。

沈蓁几乎全程都心不在焉。

直到宴席结束后被芸苏带到了一处锦鲤池前,她才渐渐生出了迟疑。

沈蓁因为在幼年曾经落过水,所以对水一直都很畏惧。

芸苏却急道:“姑娘,下一次宫宴只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错过了岂不可惜?”

她的话难免让沈蓁想到当日芸苏提及的那件事情。

“姑娘只是单纯地在这里赏会儿锦鲤罢了,什么都不用做,正常人就算经过这里也不会做什么……”

“可那些坏心眼的人若真敢做些什么,岂不就暴露出她的真面目了?”

她们只是在这里欣赏片刻,宫廷里养的锦鲤极其漂亮,让人情不自禁地逗玩也不奇怪。

恰好知虞这边找了过来,见到她们人后才微微松了口气。

“沈姑娘,待会儿我们便该回了。”

沈蓁有心事时,习惯地攥住那只准备送给沈欲的荷包。

她嘴里答道:“我知道了……”

知虞见她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便又与她说道:“是了,先前答应过你会离开郎君的事情,这几日便在筹办。”

“若是顺利的话,应当会很快的……”

沈蓁若想要的答案是这个,她这个时候便可以选择走上岸,偏偏却仍没有动。

若选择相信知虞,那么她无疑会错过这次的良机,反而又将事情的主动权交到对方手中……

沈蓁想起自己幼时呛过水,是沈欲救了她。

大概从那个时候,便埋下了爱慕的种子。

沈蓁一直觉得自己这份爱慕体面,没有任何不堪的地方,也始终记得沈欲对自己的好。

现下,若用再一次的落水换来郎君可以摆脱知虞……那她做出的牺牲实则也微不足道。

沈蓁这次扫了知虞一眼,语气迟疑,“我玉佩方才掉在了这处,想要再找一找……”

知虞有些诧异,想着帮她找下玉佩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便也跟着低头察看。

两人为了找到玉佩都走到了靠近水面的台阶上。

好几次沈蓁都离那水面极近。

偏偏芸苏盯了许久都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