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就在大林寺僧众准备升座大典的时候,山下,不知何时已被数千官兵包围,所有上下山门的道路都被重重兵丁把守住了。
午时,主持妙济带领着大林寺高僧步出大雄宝殿。广场上宝盖熠熠,幡幢逶迤。恒智站在队伍之中,跟着众人来到广场之上。僧众的到来,让本来非常宽敞的广场显得有些拥挤。众人站定后,静等吉时到来。
大林寺古钟敲响。主持方丈妙济站在大雄宝殿门前,双手合十,向场中一礼。
“阿弥陀佛,今日,我大林寺弟子恒智,升座证道院首座。感谢各位善信及武林同道前来观礼。”
“弟子恒智可在。”妙济宏声问道。
“弟子在。”恒智走出队列,上了台阶。来到妙济身前。跪倒在地。
妙济身后站着一排捧着提炉、香盘、拂子、铜钵等礼器的僧人。妙济左手作持戒印,右手手指在盛满清水的佛钵中轻点,持青莲华印在恒智头顶双肩点过,又向八方连点。完成了洒净工作。
用方巾净手后,妙济接过代表证道院首座身份的戒律文牒。
“弟子恒智,今日赐你证道院戒律文牒,愿你主持证道院后,不忘初心,精研佛法,不骄不躁,持戒守律,他日广度世人,得证菩提果位。”
恒智起身接过文牒。看着在自己面前努力做出慈善尊长样子的妙济。嘴角牵动,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弟子定不忘我佛教诲,不忘初心,广度世人。”
尽管恒智只是重复着自己的话,妙济看着对方的笑容,却有种莫名的感觉。似乎今天的恒智和往日有些不同,这种感觉却又很难具体说出来。
恒智接过文牒后,大雄宝殿两侧响起了庄严的佛乐。众人准备进入正殿进行开忏、诵经。
就在这时,山门方向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如此庄严的气氛下,声音显得格外怪异。
“去看看,山门前面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妙济神色平静对旁边的僧人说道。从他的脸上,看不出半点惊讶的表情。也没有示意仪式是否继续进行。
恒智没有多说,抬眼看了一下平静的妙济,正巧妙济也转头看他,两人的目光一触即分,同时将目光转向山门的方向。
查探情况的僧人离开不久,就见山门冲进一群士兵。将本已站满宾客的广场,硬生生的清理出一大片空地。
兵士玄衣黑甲,挺枪带刀,让广场上霎时充满了一股萧杀之气。看到这样,广场上的众人,不禁窃窃私语起来。这时候,刚刚响起的佛乐,不知不觉中也停了下来。让广场上私语的声音更显嘈杂。
恒智看着兵士手中玄黑色的龙旗在烈日下低垂的样子,感觉有些可笑。
庄严的佛寺,吵杂的众人,肃立的兵士,低垂的龙旗,这幅的画面,竟然让恒智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兴奋。
(三)
一架丈高的凤辇在人群的议论声中跨过山门,慢慢的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
“落辇。”在尖锐的喝声中,三十二个力士将凤辇慢慢落地。两边的宫人轻轻的掀起凤辇的帷幕。一个太监上前搀扶辇中之人。
就在凤辇落地之时,满场之人,不论僧俗,不论军民,全都跪拜伏地。不敢有半分逾矩之举。只有大林寺的方丈妙济,慌忙的带着一众高僧上前迎接太后。两个御林军士兵将众僧拦住。太后摆了摆手,让御林军将众僧放开。
“太后千岁,千千岁。”妙济带着众僧在太后身前跪倒。
“平身。”
“谢,太后。”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