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买活 > 1061.张宗子成婚

1061.张宗子成婚(3 / 6)

邀约者众多,便是滥竽充数者,也能凭借西洋画派刚走红的这股东风,叫上高价。老陆想找好画师来画绣像,必须走叶伯池的路子,盖因两家在羊城的文人圈子里,人脉积累实在是相差太远了,消息灵通的程度,也完全无法相比。

就说这为何请不到《绣像移鼠经》的画师,老陆就完全是懵然无知,不解叶伯池为何如此笃定,询问再三,叶伯池也不肯明说,只暗示道,“这《绣像移鼠经》,是知识教的专营生意,他们才能请动那位画师,我们可没这个体面!”

“知识教在南洋,发展得这样好啊?”

对知识教,老陆也完全不以为意,只是听过一个名头而已。他这里一心想的还是自家的书坊,叶伯池和他聊了几句,也都是唏嘘:现在的私人书坊,经营得的确艰难。以叶伯池和叶仲韶的关系,都不能靠印话本来养活自己的书坊,只能转做教辅生意,就更不必说姑苏的同行了。

老陆等留在姑苏的书坊,听他说起来,十家里□□家暗地里都经营小册子的买卖,也没有别的原因,做别的,做不过买地的官印厂,只能改走别的路子维持生计罢了。

“教辅,也不是我们姑苏好做的,毕竟国子监在羊城港……”

姑苏百姓还保留了把买活大学直接叫成国子监的习惯,老陆叹道,“有时也想着,倒不如收歇了书坊,各谋生路去,却又舍不下这祖传的家当——雕版、工人也罢了,就是我们惯用的印房,便是因为有我们这些书坊支持着,才能在官印厂的威逼下运转下去,有了印房,许多朋友的妙笔,也才有个体面的版面。”

“连我们也不做了,印房一收,官印厂只印大众爱看的那些东西,不是庸俗话本,就是教材,这些书香笔墨,难道只能去找那些低劣书坊,只留个闽刻本了么?”

姑苏书商,绝不如福建道建阳等地的书商一样,唯利是图,专做盗版,是有相当浓烈的文人风骨情怀在的,这些年来,也的确锲而不舍,依旧在印发诗集、文集等物,甚至很多写话本畅销海内外的大才子,如钱受之,《红楼又梦三生岸》不知卖了多少本(此书真实作者在文人中众说纷纭,但在书商内部根本不是秘密),可他的诗文集也还是给姑苏书坊来做。

因为买地的官印厂任务排期很紧,这种预期印量很小的单子,根本不接,而民间爱看话本的人显然多于爱看诗文者,便是语言锐利如张天如,他平时的一些论政文章,印成文集之后,销量也根本无法和通俗话本相比,只有姑苏的书坊印房,愿意承接,老陆等书商还在坚持,不能不说是为了保留姑苏文风而做的努力。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叶伯池很能体谅他们想要借用《绣像移鼠经》的思路,来开辟新增盈利路线的行为,慨然答允老陆之余,又为他筹谋道,“是了,你此番仓促南下,抵埗不久,可有听说朝廷出的一个新政策,对于我们文艺界的影响是很大的。要说起来的话,其实此事早也有了风声,只是不知道你们在姑苏,有没有听闻了。”

老陆忙道,“只隐约听说,会有一批仙界的新曲、新戏解禁,又有人恍惚说着什么摄影集、自制仙画幻灯片的事情,也是听得不真。此事难道和我们老印房也有关么?”

老式的印房,摄影集肯定是印不出来的,至于其余并非印刷品的东西,也就更没有关系了。打探得不清楚也很正常,叶伯池道,“嗯,是有自制仙画幻灯片这么一回事,还有新流传的一批曲谱,用的是《红楼梦》的判词,非常雅驯凄迷,如今文艺界的几个魁首,正在谋求将其灌成唱片,音乐系的长材踊跃自荐,热闹非凡,这是羊城文艺界的盛事!”

“虽则你想的是以《绣像金萍梅》来一炮打响,但若能把幻灯片和书籍一结合,出个《幻灯红楼梦》,我看销量也不会差!只是,老式印房,用仙画照片来做底板雕版的话,

最新小说: 千秋之改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家妻上将军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中世纪崛起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