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娘子听了,连连高声谢过,嘴里也“不客气”的说着:
“那往后就请大家多多关照了!”
“这算什么关照!就搭把手的事儿,你放心吧!”
“咱好歹认识那么些年了,这点小事儿哪说的上谢!”
“见外了见外了!”
大家纷纷开口打断王娘子客气的话,于是她识趣的转了口风,似有意无意的说着:
“虽说我跟着主子上京了,但咱也不是不回来,毕竟渝州是李府的根么!
等过些年主子们回来了,我也会跟着回来的。再有府里好些人也是不跟着上京的,那张管事和张娘子都是自请守在渝州的呢!
对了!说起来杏儿和张姐姐的女儿还是同住一屋的好姐妹呢!那香儿是在咱们大少夫人院里当差的……”
众人听着她这话,又凝神了一瞬,都不是蠢人,这意思明明白白。
就只差明说了:虽然我不在这片地儿了,但杏儿也不是没靠山的,诸位哪怕真有什么欺负人的心思,也得掂量着来!
王娘子没特意细看大家的神色,一则大家也都认识那么多年了,她大体都是熟悉的,也都知道她们的性子,应当是不会欺人的。
再者说这话只是为了提个醒儿,以防真有那藏坏心的,同时也是借着大家的口,好让其他人知道杏儿虽是独自一人,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于是笑着说完这话,又转头细细询问起了那几间宅院。
“对了,那些宅子内里都如何?还有这价钱……”
先前那话大家也没什么歪心思,多是想着她说的有道理,同时心里也嘀咕她为这谢杏儿考虑得真是周全。
这会儿听她问起宅子来,也都纷纷说了起来。
“冯家的宅子离学院那边近些,离集市就远了点,那宅子往先冯家专门租给再来的学子。
他那宅子占地不算大,大概三分地吧?不过里面屋子有两间正房并两间厢房,厨房柴房茅房也是有的,寻常住一家人住是够了。
有时赶上旺季的时候,他那院子按间往外租呢!
院子也不算小,听说寻常那冯家还在院里砌了一圈花垅,安排了小丫头在院子里种了些花花草草的,还特地栽了一丛竹子,说是取什么节节高升的意思!
再有那院子里也有单独的井,也方便吃水,不用特地到巷口的吃水井打水回去!”
“钱家的宅子和冯家差不多!他们两家那宅子离得不远,都是专门租给外人的……”
“罗家的宅子也好,正屋有三大间呢!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院子也宽敞!
原先罗家小子在的时候还好,罗婶儿只在院子边边种了些菜,自从她家小子一家去了蜀州,罗婶儿说她不带孙子了闲的慌,和罗叔一块儿做了土砖把半个院子都弄成了菜地!
种那么多她也吃不完,还时不时的让我去她家摘菜,有时也拿着去集市那边摆摊儿……”
“那孙掌柜家的宅子也还行,离这没几步路,挨外边那芙蓉街挺近的!
他家院子里也有水井,只是他家院子小了些,听说是为家里孩子多了,自己多盖了两间屋子……”
“张二姐家的宅子偏些,在最外边了,离着没多远就是后头那片田……不过地方倒算宽敞,约莫占地有个四五分?
只是她家院子里没吃水井,寻常她家吃水都是到那边巷口的水井,或是去外边河里挑的。”
谢杏儿细细得听了,心里也有了底,侧头见干娘还在问婶子婆婆们更细的东西,心里也想着再对比一番。
夜色渐晚,想着府中有宵禁,王娘子估摸着时辰跟大家道了别,言道明日再来同大家聊天说话。
随着一人说该回家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