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谢杏儿上午还是跟着干娘去后厨收拾了东西,下午就跟着干娘去石榴巷看房了。
昨天临走时王娘子跟几个姐妹约好的帮着问问,于是今儿就带着杏儿一家家上门了。
可能是赶得急,几家要卖房子的听了信儿都在家等着呢。
先看的是孙掌柜家,他家在外边些,离芙蓉街不远,正好进石榴巷要经过。
谢杏儿和干娘在刘婶、高婶的陪同下一起去看。
刚跨进院门,谢杏儿的第一印象就是拥挤。
原先这院子本来是有三间正房连带一间厢房的,院子里也还算宽敞,不过后来孙掌柜家人口多,自己又搭建了两间厢房。
结果……结果院子里的地方占去了小一半,再加上孙家还搭了个停放马车的车棚。
再有水井什么的又占了些位置,这会儿院子里除了谢杏儿一行,还有孙家的几个大人并四个孩童,看着着实是不算宽敞。
谢杏儿心里暗想不太合适,侧身看了看干娘,见她神色也不算满意。
不过还是笑着和那孙掌柜的夫人细细问了起来,没一会儿他们就离开了。
院里尚且乱得不够落脚,也不方便勘察屋内,几人只简单站在门外看了看,最后问了价钱就告辞了。
孙家的宅子要价一百二十两,谢杏儿原先只是觉得有些没必要,这会儿就坚定的把它排除在外了。
于是又接着去看了剩下几家。
冯家和钱家果然是极为相似,不但格局相似,便是里面的布置仿佛也是有意的。
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墙角都栽种了一丛青竹,在青砖院墙的印衬下很是清幽。
偶有一阵风来,竹叶的枝条相互摩擦,便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倒也多了几分灵动。
只不过这价钱,有些不同。
因着这两家宅院占地小些,且位置比较靠里面巷子,价钱比孙家的便宜不少。
钱家的宅子价钱报了个整,说是一百两。
冯家的么,就贵些,要一百一十两。
谢杏儿忍不住问了缘由,那冯家人说,他们这院子租住的学子,曾考中过举人,有好兆头!
谢杏儿忍不住蹙眉,这是什么道理。
但见其他人都有几分认同,便压下了继续询问的念头。
因为张家离得最偏,谢杏儿一行便绕了一个岔口,先去了近些的罗家。
罗家的宅子和先前孙家的差不多大,但就像之前邻居婶子说的一样,院子里一半的空地都被她改成了菜园了。
这会走近一看,院子里青葱一片,各色蔬菜瓜果虽数量不大,但种类挺多。
谢杏儿觉得倒是有几分趣味,只是她一个人,要那么大块菜地也多余,且平日里也没那么多功夫。
她倒是觉得之前冯家钱家那院子里栽种的许多花都有些华而不实,若是把不必要的花草拔了,种些瓜果倒更实惠些。
沿着院墙种一圈儿,不会太累人,也够她消耗了。
不过罗家的屋子都挺宽敞的,内里也收拾的干净,看起来比孙家的新很多。
谢杏儿有几分满意,私下里和干娘对了一个眼神,便知道干娘也是觉得尚可的。
最后问了价钱,只要九十两,且要一次付清,因为他们卖了宅子要去外地的。
剩下的那张二姐家,因为离得偏,地界比前面的都宽敞许多,且价钱也是最便宜的,只要八十两。
若是一家人住,那正正好,可谢杏儿是独自一人。
别说她自己有些害怕住在这边上,没多远就是荒地,便是王娘子也是担忧的,因此简单看过院里情况和四周环境,几人就离开了。
最后谢杏儿又跟着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