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在村里,公婆也是天天上山下地的,坎坷的山路田路都能走得飞快,更别说是府城这铺了青石板的宽敞大道了。
再说了,即便卖不出去什么,每天有事做,爹娘也能少操些心……
谢杏儿不知道齐家人的想法,虽价钱定好了,不过因着家里没有存货,也不能立马成交。
但好在今日刚送了五十斤青梅来,谢杏儿应承好后天就做好了,最后齐家当即就定了二十两的份量。
于是谈好这事儿后,谢杏儿又连忙回家忙活了起来。
因为有齐家这遭,这次的青梅谢杏儿就全部做了糖霜梅肉。
另外许家已经送了四次青梅来了,加上第一次自己从许婆婆那里买的,总共有两百四十多斤。
原先许婆婆说她们家那两树梅子大约有个三四百斤,可如今才五月上旬,原先谢杏儿没想到自己做的梅子能这么得大家喜欢。
不过如今有事实摆在眼前,两百多斤的青梅,除了了先前做了渍青梅、咸梅、青梅露的那四五十斤,和这两日刚做的五十斤梅肉,其余的都变成了银钱,总的约有三两多。
如此一来,谢杏儿便觉得许家的这些青梅许是不够了。
如今梅肉和梅饼卖得好,谢杏儿相信到时候其他几样做法也不会太差,因为更费时间,谢杏儿便想着趁现在多做些攒起来。
做好的青梅耐放,即便到时候卖不出什么,平日自己吃也是极好的。
再者做好的紫苏梅饼和糖霜梅肉也是耐放的,虽不像腌渍浸泡的那几样做法可以保存个一年。
但只要保存得当,几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青梅是时令水果,谢杏儿便想着趁现在时机正好,多做些存货。
因此这会儿的糖霜梅肉做好后,谢杏儿便第一时间去通知了齐家人。
齐家父母日日都盼着早些挑着担子出去卖货,自上次问清谢杏儿后,他们两人便挑了一个担,老两口开始在渝州城的街口巷道走街串巷。
虽然谢杏儿的梅肉还没得卖,不过他们家也挑了些别的先卖着。
虽每日没卖出几文钱,不过好歹老两口有事儿做了,不会闲着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再者也先熟悉好了城里的一些环境,打听到了一些情况。
于是谢杏儿上门通知他们的时候,脸上的笑那真是做不得假,只差没拉着她的手念叨‘好闺女、好闺女’了。
如今石榴巷和附近的人家,谁家不知道谢杏儿手艺好?
便是最开始嫌弃她是个李府丫环的那几户人家,如今也都对她另眼相看。
丫环又如何?
住这附近的人家,大多只是小富,家里能请得起个婆子丫头就算不错的了。
即便谢杏儿她是个丫环,可她手艺好,能赚钱,谁家不想要聘个这样的儿媳妇?
特别是大家都知道她还没定亲的时候!
于是谢杏儿时不时就能遇见有婶子问起这事儿,说家里有合适的郎君,想介绍他们认识。
不过谢杏儿借口忙着赚钱还债,婉拒了。
谢杏儿这么做后,石榴巷的风口又有了变换——
有的说她买这房子借了钱的,是打肿脸充胖子!
有的说她小小年纪,不知道钱来的艰辛,不懂持家,铺张浪费!
还没成亲就背着债,谁家还敢要她做媳妇儿?
有的又说,这算什么?
照她这手艺,赚钱比普通人家来的轻松多了,她既然敢买,自然是有底气还得起的!
这是谢杏儿还专程写了信给干娘说明,实在是有几户婶子打着邻里亲近的名义,实则就差拖着她去家里了。
她有几次都被强拉着见了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