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太学吕先生批苏氏录》(4k)(2 / 3)

据,强调「致良知」。

吕先生则认为天理是作为一种客观的精神存在,天理才是道德之根本……】

这一日,吕大临一边看一边发出各种评论,邵伯温将其一一记载了下来,并且在随后将其整理了出来。

其馀太学生纷纷来借阅抄写,而这本原本没有名字的书,在传播之中渐渐有了一个名字,叫《太学吕先生批苏氏录》。

这本书一经面世便十分受欢迎,先是在太学生里引起了轰动,随后又经太学生传入民间,之后几乎所有读书人书案上亦是多了一本。

倒不是说民众都爱从众,当然这也是个正确的论断,但这本书能够流传出去,是其内容的确是精彩。

苏允的章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每一句都让人耳目一新。

而吕大临的品论皆是以理学角度来评,这时之理学,还不是后世之理学,其传学范围还没有那麽广,这些言论听起来亦是新颖。

当然,邵伯温的功劳也不小,若无他的文笔与总结能力,自不能让这论述变得如此精彩。这本书的流行,虽然吕大临将苏允的言论批得一无是处,但却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苏允的言论虽然被批判,但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让一些早就厌烦当下儒学的人看到了一片新天地,亦是引起了很大的讨论热潮。

可以说,这本书看似批判,但实际上起到了宣扬苏允的唯物辩证主义心学的作用,苏允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虽然还没有面世,但已经是人人都知有一本惊世骇俗之书即将面世矣!

这股热潮随着春节与元宵的到来,在节日的狂欢之中,不仅没有稍减热度,反而因为大家的聚会增多,而被疯狂讨论。

在许多年后,许多人都记得,元丰五年这一年的春节元宵长假之中,关键词便是「苏允」「吕大临」「四书章句集注」等等,而「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等也被广泛传播。

而后,这本《太学吕先生批苏氏录》也被呈于赵顼的书案之上。

而与之放在一起的是一本厚厚的书册,封面上写着:四书章句集注。

苏允从元丰四年八月下旬入崇文院,如今已经是元丰五年正月下旬,整整五个月的时间,四书章句集注终于有了一份初稿。

赵顼对照着《太学吕先生批苏氏录》将《四书章句集注》读了一遍,不由得哑然失笑,与孙思恭笑道:「居正果真是促狭。」

孙思恭笑道:「听说苏大家极为喜欢钓鱼,老奴自己虽然没有钓过鱼,但听说钓鱼要打窝,饵料亦是要精心烹制,才能够钓到大鱼,想来这次吕先生的确是上钩了。」

赵顼笑着摇摇头道:「与叔这次的确冒进了,不知全貌之下,怎麽能够下定论,他在学术上历来严谨,这一次怎麽就这麽容易上当?」

孙思恭笑道:「苏大家那些言论,着实是惊世骇俗,在吕先生品论之前,已经是传播颇广。

吕先生先后师从横渠先生与程先生,皆是理学路子,苏大家抛出来的那些言论,句句都朝着理学的根基狠刨,也怪不得吕先生坐不住。」

赵顼横了一眼孙思恭道:「你还说你不懂经义?」

孙思恭却是不慌,嘿嘿笑道:「老奴是不懂,但不妨碍老奴专门寻了人帮老奴看啊。

老奴天天盯着苏大家,若是苏大家写书的进度都看不明白,又如何给官家您汇报呢?」

赵顼只是调侃一下孙思恭,注意力转而看向《四书章句集注》,感慨道:「此书一出,对于理学来说乃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打击,朕自小读书,从不曾读过一本如此严谨的经义!

这几日,朕看这四书集注,并不敢相信这是五个月时间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若不是我看着这本书一点一点写出来的,朕都要怀疑,这本书至少得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才能够这般严谨!

礼记两篇文章,一本论语,一本孟子,所阐述的道理万千,更有向背而行之处。

一开始说的是一个道理,中途便散为万事万物的道理,到了末尾又合为一个道理。

把它放开,和所有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将它收回来看,它又是那麽神秘。」

赵顼起身在殿中兴奋疾行,一边走一边道:「以后读书人有福气啦,先读《大学》,立其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

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丶治国丶平天下事】!

有此纲领,以后读书人读书事半功倍矣!

有了纲领,便要以《论语》和《孟子》「探其本」。

学者之要务,反求诸己而已。反求诸己,别无要妙,《语》丶《孟》二书,精之熟之,求见圣贤所以用意处,佩服而力持之可也。」

赵顼哈的一声道:「在此书之前,读书人想要读书明心见性,非得花上十几二十年时间不可得,有此书之后,恐怕几年便可以抵以前十几二十年之功矣!」

孙思恭赶紧恭喜赵顼,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如今不仅得一苏大家,以后更有无数的苏大家出现,官家以后便不用担心人才不够用的情况矣!」

赵顼大笑起来。

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