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抽丝剥茧
看着这位至死仍不知名的主将决绝地死在眼前,赵孝骞的心情很低落。
如此勇绝的汉子,应该死在抗击外敌的沙场上。
国人的内斗,永远是行家中的行家,实在是因为大家对「利弊」的认识太清醒了。
开疆拓土风险大,内斗没风险是吧?
赵孝骞突然对朝堂产生了一股深深的厌恶。
他不知道是谁非要将他置之死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挡了什麽人的路,
触碰了谁的利益。
但这种你死我活的内斗,是摆在明面上的。
大宋多少人才,本该扬名天下,为国报效,却死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内斗里。
有意思吗?
也许有意思吧,站在私人利益的角度,或许赵孝骞真的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且触碰得很严重,不然别人不会这麽三番五次要弄死他。
可是赵孝骞真的没想过给自己谋取什麽私利,他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是阻止历史的发生,改变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命运。
如此而已,可旁人偏偏不信,总觉得死了的赵孝骞才符合他的利益。
主将倒在他面前,脖子上的鲜血已流缓了许多,地上一片刺眼的殷红,
血已缓慢地流到赵孝骞的鞋底下。
赵孝骞表情平静,无悲无喜。
他不会为一个要杀他的陌生人而产生任何情绪波动,只觉得有点惋惜。
而剩下的十几名敌人,表情木然地被龙卫营将士围住,赵孝骞看着他们的眼睛。
不出所料,跟上次峡谷拿获的五名贼人一样,他们的眼神麻木,空洞,
毫无生机,像一群被控制了思想的行尸走肉。
从他们的身上,大约是得不到什麽有价值的东西了。
「郡公,这十几个活口如何处置?」魏节凑上来问道。
赵孝骞有些意兴阑珊,懒懒地挥了挥手:「皇城司按流程走吧,拿回汴京,关进冰井务,让刘单试试手段。」
魏节叹道:「老刘又该疯了——·
赵孝骞转身环视仍弥漫着硝烟味的战场,战场上躺满了尸首,有敌人的,也有皇城司的。
远处的山峦传来阵阵凄厉的乌鸦鸣叫,丛林里一片死寂,那经久不散的杀气仍令山林里的动物们若寒蝉。
「皇城司派员,在相州城内查一查,看看有没有线索,其馀的人随我回汴京吧。」赵孝骞吩咐过后,便骑上了马儿。
不知想起什麽,赵孝骞突然勒住缰绳,盯着地上那名自的主将,道:
「厚葬此人,纵然为敌,也值得敬重。」
「是条汉子,可惜了—」
打扫善后,封山搜城。
作为特务机构,哪怕不太可能发现什麽新线索,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
皇城司所属在相州城停留了数日,赵孝骞留下了一批人继续驻扎查探,
他则领着剩下的皇城司所属和龙卫营将士回汴京。
这次全歼千馀敌人,收获不小,但幕后指使的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那人的性格非常谨慎,凡事先把自己保护好,绝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这一点,赵孝骞都忍不住想给他写个「服」字。
有这本事你上前线当将军呀,有此谋略,打几个胜仗很难吗?荣华富贵很难吗?非要窝里斗才开心?
如此执着地弄死他,一次又一次,赵孝骞真的怀疑这可能跟利益无关,
难道自己穿越前,身体的前任刨了他家的祖坟?
不然哪来如此大的仇恨。
从相州回汴京,急行军的话,通常两日可至。
但赵孝骞并不着急,路上一批又一批的斥候派出去,防的就是那个藏在幕后的指使人在他回程的路上给他冷不丁来个致命一击。
路上扎营时,赵孝骞也与魏节交流了一番。
如果把当初暗巷利箭刺杀那一次也算上的话,赵孝骞总共遭遇三次刺杀了。
纵然毫无线索,但有些共同点是可以总结的。
首先是幕后的指使人性格非常谨慎,不论事成事败,绝不留下任何痕迹和线索,参与刺杀的人,或者与他稍有牵扯的人,都会被他灭口。
那麽就说明此人应该是个熟人,至少是赵孝骞认识的人,否则不至于在掩藏行迹上花费这麽大的精力。
其次,此人能动用的死士不少,谈不上忠心耿耿,但一定用了某种手段控制,能让他们宁死也不透露半点讯息。
那麽就说明此人应该有权有势,没有权势的人根本不可能拳养如此多的死士。
其三,赵孝骞遇到的三次刺杀,每次都是精心策划,无论时机还是地点,甚至心理上的算计,都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前两次赵孝骞真的差点被弄死。
如此精妙的策划算计,靠一个人的才智是很难办到的。
那麽就说明此人绝不是独自决断,他的摩下应该有一批才智不凡的军师幕僚,三次刺杀都是众人一同策划的结果。
其四,赵孝骞每次的出行,路径,时间,都被人提前掌握,此人才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布局伏击。
那麽就说明此人不仅有军师幕僚和死土,他还有一套独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