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长姐如母,有娃嗷嗷待哺(1 / 2)

一阵冷风吹来带了点湿气,宋千颖打了个冷战。

想起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崽,年迈的老人,心道:算了算了,长姐如母,既来之 ,则安之。想多了脑瓜疼。

还是先给两个孩子熬上米粥,省的一会两崽子饿了闹腾。于是赶忙起身朝着屋内走去……

从厨房内 拿着煮饭用的砂锅 来到了房间放米的角落,弯下身子 贴着米缸,小脑袋就朝缸里占进去,小手一捞抓了唯一的一爪米多放进锅里。

小手捞完整个缸底确保一粒都没有了,才回到厨房门口的水缸那打了瓢水轻柔搓洗着。洗完在锅里打了小半瓢水放到灶台上。

好在前世小时候 曾与 爷奶一起在村里待过几年,时常给奶奶打下手的她,起火倒也还顺手。

清晨只见一个小萝卜跟头的女孩,在社台下找到了一盒火折子。

她蹲在灶前,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干草,用火折子点燃后塞进灶膛里。火势渐渐旺了起来,映得她的脸庞红彤彤的。

在厨房待了几分钟,直到

锅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踮起脚尖一双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木铲,轻轻地搅拌着锅里的米和水,动作轻柔而专注。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锅里的水开始翻滚起来,冒出一个个大大的水泡。赶忙把火势控制小一些,以免粥煮糊了。

热气腾腾中,米粥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

小女孩微微眯起眼睛,嗅着这熟悉又陌生的香气,心中升起一丝温暖。

村里的老人一向起的较早。惦记着给孙儿做吃吃食的吴氏奶奶,出了房门便看到了厨房处,灶台里微微黄亮,而一个小丫头正踮起脚守在灶边,不时地搅拌一下,确保每一粒米都能煮得软烂。

丫头,今儿怎起的这么般早。

咋不多睡会,待阿奶起来再弄。

吴氏来到厨房,摸着宋千颖的小脑壳一脸温柔的说。

阿奶,没事的。

早间口渴,起来寻水喝,便睡不下了

就想着把糊糊先熬了

阿奶便能多睡会。

还有一会会就好,

小女娃软软糯糯又甜甜地说道。

行,那阿奶出去挑担子水回家来用。

待你弟弟们醒来怕是没空去了。

吴氏说着便去了她的房内找出担子木桶挑起两个木桶往村里朝下的方向走去。

很早之前,村里为方便大家用水,合伙一起出钱,在村中的中间打了口很大的井,好方便大家使用,洗衣服的话还得去村尾的小河才行。

水井离家有一百多两百米左右,

待吴氏回来,

粥煮熬成糊糊已好,去掉灶台内的柴火,留点碳保温着。

爷爷阿奶,宋千颖喊道。

丫头,咳~咳咳……房内传来爷爷宋来宝的回答。

咋了丫头~

吴氏放下扁担回应。

爷爷阿奶,早饭糊糊我已熬好放在灶台保温了。

待弟弟们一会醒来,爷奶给喂一下。辛苦你们在家照看了。

家里米粮没了,我这就去外面看看能不能找点吃的回来。

丫头你吃点早点再去吧?

吴氏心疼的说。

是啊,丫头,吃点再去吧,莫得饿肚子在外头。爷爷应和着。

不了,粥太烫了。回来再吃吧,你们先吃!

行,那你放心去吧。

家里我们看着嘞,在外注意安全,找不着没事,可不要往深山里跑危险。老者担忧的交代着。

知道了爷,我会注意的,小身子背起背篓就往外走……

女主的爹是前两年的七月份去世。而母亲八月查出有孕,双胞胎弟弟于去年四月份出生。

如今已是一月份,已有九个月大。两位老人还能照看着,再过几个月满地跑就难带了。

家中吴氏虽然接一连二的因为儿子儿媳大受打击。但身体还尚可,本该由她挑起的家庭重担,却只因无奈放心不下,担心家中的大佬粗和六岁的孙女不懂得照顾两个小孙子,而留家里亲自照看。

吴氏有一门不错的手艺,是十里八村做衣服刺绣的顶顶的好手。平时在家中照看孩子,娃睡时顺便绣些帕子换些米粮。日子过的不上不下,吃不饱也饿不死。家里的担子,女孩也懂事的早早帮忙挑起。

自从原身父母去了,家里几亩田地爷奶都给了孙女订了亲的夫家所耕种。待收成交纳了税所剩,才能分个四成。

而离纳税还得有一个月的时间还久着呢。

所以吃饱赚钱的事得抓紧。

山里村之所以叫山里村是因为这村周边都是山,山多离镇子又远。

走路去镇上都要差不多一个时辰。

村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

去年大旱,收成并不太好。至今滴雨未下,眼看水也越来越少。如今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的过日子,所以村里很多没事做的娃都被家里打发出来挖野菜了。

随着原主的记忆熟悉感,宋千颖来到的第一座山看到的便是这景象。

密密麻麻的萝卜头娃娃们四散各个角落,或蹲或站东张西望的挖着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