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先手后手(1 / 2)

除非天琴号能像中子战星一样,把夸克质材料堆得更厚,如此才能在量子世界形成物质驻波壁垒,这种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挡这种来自量子世界的冲击,就如同中子战星一样,挨了一发全同自旋打击只脱一层皮。

好在,全同自旋打击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瞬发,它显然有“上发条”和“松发条”的过程。

虽说电子战舰在此前就上好了“发条”,但在“发条”释放力量的时候,也有一个过程。

而正是这个过程,让处于第三人称驾驶状态的人类感知到了。

一直集中精神的驾驶员们首先察觉到电子战舰的宏电子出现变化,它原本是被微观电子形成的电子云包裹着,而就在前一刻,驾驶员们忽然察觉到它居然出现了微观自旋属性,数值是1/2。

这样的变化立刻让驾驶员们警觉,在以往的观测中,电子战舰的宏电子要么是静止状态要么是自转状态,可没有过自旋属性。

如今忽然出现这种属性,必定有古怪。

人类驾驶员很快意识到不对劲,然后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观测信息的分享,而后处在主驾驶位置的驾驶员立刻有了判断,然后在天琴号智能系统的辅助下完成信息处理,并将指令变成信息发送到天琴号控制系统上,让天琴号作出下一步动作。

他们早就知道,电子战舰由一颗宏观电子和一颗微观电子组成的战舰,而这两颗电子的自旋满足共用电子对关系,其自旋属性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相互之间有相互咬合的齿轮在量子世界联动着。

而现在,“看”到电子战舰出现变化,人类的驾驶员们对它的认识又加深了许多。

他们“看”到,微观电子的那种奇特自旋特性居然出现在宏观电子上,就好像被微观电子通过某种方式将微观特性传到它身上一样,很像小齿轮带大齿轮的方式,宏观电子是大齿轮,它们仿佛一大一小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

而且现在微观电子实际上已经拉满了发条,电子战舰已经处在“发条绷紧”已经释放的状态,这个过程比上发条要迅速很多,可在逆天的第三人称驾驶视角眼里,仍然如同慢动作一样,让人看得真切!

“一种与微观电子自旋有关的打击方式!果然是电子战舰的杀手锏!”

逆天的观测手段让人类驾驶员获得了正确的信息。

但情况非常糟糕,电子战舰在“瞬移”方面比天琴号远,打击范围还是比天琴号广。此刻天琴号虽然也完成了量子放逐打击的准备,但却够不着电子战舰。

被先手了!

怎么办?

现在往后方发动量子宏隧穿进行规避还来得及,但似乎不需要后退!

一瞬间,身为主驾驶的岳渊便有决断。

天琴号不能退,相反,要跳过去,跳到电子战舰脸上去。

这样的判断不能问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与之商议,因为这样的交战反应时间极短,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第三人称驾驶模式实在太变态、量子宏隧穿技术太强大,处在全同自旋打击范围内的战舰压根就没有反应时间。

曲速肯定是不行的。

而之所以要调到电子战舰脸上,那是根据天琴号量子放逐打击判断的,当然也有一些赌的成分。

量子放逐的范围是六十个天文单位左右,半径差不多三十个天文单位。而这种范围性打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的时候不会把自己所在位置囊括进去,至少天琴号不会,要不然就相当于自己打自己了。

那么电子战舰的全同自旋打击也不可能把自己纳入打击范围。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也有后发先至的说法。

天琴号就是在电子战舰发动全同自旋打击之际,瞬移到它脸上给它来一发量子放逐。

这是可行的,岳渊甚至在之前就已经想到。如果是天琴号率先发动打击,会不会被电子战舰躲开,然后跳到天琴号脸上来发动全同自旋打击。

有这个可能,但人类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量子放逐能干掉电子战舰。

同样的,收割者在与人类文明默契做出“一招定胜负”的举动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点。

但他们比人类更加自信,他们坚信没有任何战舰能躲得开已经“上好发条”的电子战舰。

天琴号这艘忽然冒出来的强大战舰也不行!

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信,才促使收割者在发现天琴号进入全同自旋打击范围之后,就立刻发动打击,他们自信要先发制人。

实际上收割者也很紧张,他们也怕天琴号能躲掉,然后跳过来给处在抵抗量子潮汐状态的电子战舰来上一发那什么未知打击。

所以在天琴号进入打击范围之后,收割者还犹豫了一下,这是他们得到微观电子以来从未有过的思绪,但也就一下,他们就下定决心,决定先手。

因为收割者也怕被天琴号打先手,然后自己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直接就中招了。

当两艘战舰都装备了超高科技且出现势均力敌的时候,要么一直打下去不分胜负,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有可能被对方一招致命,毕竟双方都有自己的杀招,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出现一招定胜负的场面,道理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