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之渊源(1 / 2)

徐氏略记 缓安甫 1980 字 14天前

徐氏出自皇帝之孙高阳颛顼之裔。颛顼五世孙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且具五帝懿德,禹禅让帝位于伯益,伯益辞避之,禹之子启袭帝位。启有感伯益之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地为子爵,地域在东海,历夏商周世为诸侯。袭传三十二世至偃王时,徐国中兴,则以国为姓,天下有徐姓自此始,偃王则为徐氏始祖。再历十一世至徐侯章禹,徐国并于吴。楚筑夷城,厚其势,存徐之祀,至此国不复存,徐氏族人散于天下。

“徐氏出自黄帝之孙高阳颛顼之裔”徐氏系徐姓,凡此姓氏的人都是古代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人。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即颛顼是黄帝之孙。颛顼是在炎黄“逐鹿之战”杀死蚩尤后,由黄帝选派他去南蛮教化各族,逼他们不许信巫教,杂拜鬼神,要顺从黄帝族教化,而成为南蛮首领。此时的南蛮只有汉江一带的荆芈姓部落群;丹水、汉水一带还住有“三苗”部落群;而蚩尤为首的九黎族部落群在今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安徽中部这一地域;而泛称九夷的东夷部落群位于东方黄河下游一带及泗水流域以及沿淮、沿海一带。从而看出蚩尤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的北部和东部是东夷,南邻南蛮。他强大好战,死后被称为战神。曾一度占领了东夷为首领,还不断的蹂躏、骚扰、占领南蛮、三苗等南方各族,滥杀无辜,黄帝及时派出颛顼教育南蛮各族安抚人心是非常必要的。杂居在东夷的少昊氏是黄帝的儿子之一,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黄帝死后禅让他即位,称已挚帝,去世后由颛顼代之,方有天下,年仅20岁,称玄帝(史称五帝之一),活动中心在今天河南杞县。至于“高阳”二字。是古代高阳氏氏居住地,今河南杞县西一个叫“高阳”的地方,之后成为姓。颛顼母亲命昌濮,称之为高阳氏。古代氏族是母系社会,其子孙随母姓,故有高阳颛顼之称。

“上古颛顼五世孙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上古”二字是指黄帝到禹建立夏朝前原始社会这一历史时期。黄帝-昌意-颛顼-大业-女华-皋陶-伯益恩成(即大廉)和若木从上边传世表中看出颛顼传氏至伯益共五世,故伯益是颛顼帝的五世孙,是东夷人。,在舜为帝的时期,分管驱逐,驯服禽兽职务,与分管土木工程的禹都是大臣,平起平坐,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不成,尧地处死了鲧。,则舜推举他的儿子禹治水,禹请求伯益协助,首先把华夏大地划为九州,一块儿一块儿治理。在治水改造中。伯益组织人力,保障物资供应,使治水得以顺利进行。每治一块地方,引导人们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洪水不能食用,伯益就让人们挖井取水,因而是世传伯益是井的发明人。因伯益调训鸟兽及佐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予嬴姓。

“舜禅让帝位于伯益,伯益避之,禹的儿子启袭地位’禹治水有功,舜在位时已选了禹作为他的副手,死后禹被禅让即帝位。禹在选继承人时,论功绩、资历和禅让制的规定选了他的副手伯益。禹的儿子启反对,提出“儿继父业理所当然”。伯益则当仁不让,启另成支党杀死了伯益,于公元前2101年至2072年袭位执政。但是也有书上讲伯益因启嫉贤,守禹丧满,远走箕山隐居而避之。从此中国帝王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私有制产生,原始公社制度灭亡。

“因伯益之功德封其子若木于徐,为徐国国君,徐地域在东海”启于公元前2101年继帝位后,念伯益协他父治水和辅佐执政有功,封其长子恩成(大廉)于陆。今山东德平县东北之陆乡,是颛顼曾孙陆终故地,由于其父伯益被舜曾赐于嬴姓,故此陆地有北方嬴姓国之说。封其次子若木于徐,指今江苏徐州及邳县、山东兖州、安徽之宿县、泗县地域。因处于江淮之间,其气宽舒,徐,舒也,故称这一地域为徐,有南方嬴姓国之说。徐国的活动中心在安徽泗县北四十公里徐城,显然若木为徐国第一世国君(注:启帝封若木于徐时为子爵。“爵分等级,相当于目前“干部”一词,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级,每级规定划有管辖的土地里数不同,统称为侯,若木为子爵,说明他属候的四级,侯者则为侯国,也称封国、方国,故有书上讲徐国也称徐方,故此我们文中直接的称徐国,称若木为国君了)。“东海”一词是秦朝时设的郡名,徐的大部分地区在该郡内。

“历夏商周世为诸侯,传三十二世至偃王时,则以国为姓,天下徐姓自此始,偃王则为徐氏始祖”徐国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若木的后裔均为这个国家的诸侯(即国君),传到偃王为国君时,已是第三十二代国君了,此时以国、以郡、以爵、以吉德、以地名等定姓有三十五种之多(注:《中华文化大博览》中册二十二页“姓氏起源”)。徐国采取以国定姓,故此天下始有徐姓,偃王被称为徐偃王,亦为徐氏始祖(公元前1101年至公元前947年在位)。徐国经历了商汤王出兵伐夏桀(注:帝喾的八个儿子人称八元”在河南商丘建立的商族,夏朝封为商国)会战鸣条(河南封丘东),夏桀战败自杀,夏朝亡。公元前1066年商朝西部诸侯武王兴兵东征反商,攻伐商朝末代国君纣王,灭了商而建立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为了便于统治又封纣王之子武庚统治殷商遗民暗令弟管叔、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