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章(1 / 3)

姜绮玉手一抖,精心选择构图的照片因此报废,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了他的名字:

“范铭礼?!你怎么在这?”

而被喊到名字的人转过来,顶着目光走向她,颇为无辜地耸了耸肩,“我在这儿,很奇怪吗?”

“你这时应该在公司,在家,在不知道哪个朋友的会所……总之不应该在北城吧?”姜绮玉平复了下心情,想着范铭礼该不会是正巧也到北城出差了吧,便问他:“你是来这儿办公事了?”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复:“不。我觉得很久没来北城了,偶尔出来玩玩也不错。”

很有他范铭礼的做派。

不过,姜绮玉想,这或许是他们两人共同拥有的一个休息日。

“你要拍鼓楼?”范铭礼之前见她举着手机,便从善如流地退到旁边,将好角度让给她,“拍吧。”

姜绮玉瞥他一眼,重新抬起手机拍照。只是她已经找不回刚才的灵光,怎么拍怎么不满意。拍了好几张,她就作罢了。有时她会想,比起相机,美景或许更能印在人的眼底。

“拍完了。”她说。

范铭礼自然道:“既然拍完了,我们就走吧。”

“去哪?”

“你没想好?”范铭礼问。

姜绮玉看着面前的人来人往,简直不知从哪里下脚。她摇摇头,“不知道。”

她一贯是这么个人,旅游时是这样,工作时也是这样。好像没什么长期的目标,也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就这样凭着腿脚,走到哪算哪儿,不强求,也不期盼。

范铭礼面对她的一问三不知,也没做出多大反应。他应了一声,只说,我们往周边走走,便率先迈出了步子。他一走,姜绮玉也得跟上,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拨开源源不断的人流,掠过摆摊卖冰棍的大爷,一路走了锣鼓巷、鸦儿胡同、什刹海……其实傍晚来什刹海更好,这样就能看见日落时的银锭桥了。湖面呢,从早到晚,都依旧闪着细碎的光。

范铭礼今日穿了件浅蓝细格的衬衣,他人长得高,样貌又好,走在人群里,总是被人注视的那个。兴许类似经历很多,他本人对这样的注视恍然未觉,只是充当导游,偶尔给姜绮玉讲解讲解。

姜绮玉纳闷:“你来过很多次北城?”

范铭礼说:“不多。”

“那我看你对这里挺熟的。”

范铭礼笑了。“我有个朋友,就住恭王府后面的大院,这些都是他同我说的。说得多,自然就记得了。”

到了中午,他们走出景区,在附近随便找了家面馆——面馆是姜绮玉找的,她也不知道什么好吃,就选了家差不多坐满的。两人点了两碗牛肉面,不多时便吃完了。姜绮玉吃完,用纸巾擦擦嘴,问范铭礼:“接下来呢?”

她像是真把范铭礼当导游了。

范铭礼想了想,“雍和宫?”

“不去。我听说灵得太可怕了。”

他们没预约,自然也去不了博物馆或者故宫——这些地方其实也去过了,于是只打算随便逛逛。他们走了走商业街,看着太阳慢慢沉到云彩之后,夕阳的光辉铺满了整片天空。范铭礼请她上一家餐厅来,说那里的食材和手艺都极地道。他打了个电话,等到进店时,就有侍应生为他们引路上包厢。姜绮玉忽然想起,他们第二次见面,似乎也是差不多的光景。只不过这次,她的身边真正意义上的,多了一个人。

见她怔愣了一瞬,范铭礼偏头问:“怎么?”

姜绮玉看着他,忽然很淡地笑了笑。

“想起当时,我们也是在包厢见面。”她慢悠悠地说,“那时候,你还叫我姜小姐。”

范铭礼也笑了。他将菜单推过去,说:“这回总不好我点了。你来吧。”

姜绮玉接过菜单,按照自己的印象点了几个菜。他们这包厢靠窗,能看见外边的景致。华灯初上,步行街上熙熙攘攘,每人都有来处,也有去处。姜绮玉吃了两口菜,心想入范铭礼之口的东西果然不会差到哪去。

范铭礼先开口:“你们的展会应该很成功。”

“还好,就那样吧。”姜绮玉其实无所谓成不成功的,只要到时候回去不被批评就行。

“累么?”

“嗯……”姜绮玉顿了顿,“没事,站习惯了。新来的小姑娘倒喊累呢。”

范铭礼没立即搭话,只是用一双点漆般的眸子注视着她。这样的目光,弄得姜绮玉有些惴惴不安起来。严格意义上来说,她也没说谎,不是吗?毕竟参加过很多次,累习惯了,也不叫累了。

姜绮玉吃了口豆腐,赶紧干干巴巴地转移话题,问:“你什么时候回去?”

范铭礼说:“明日凌晨的飞机。”

“这么快?”她愕然。

她原本以为,既然是来度假游玩,怎么着也得在北城逗留至少两天。

“嗯。”范铭礼应道,神色间忽然浮现出了点丝丝缕缕的温柔,“明天没法陪你买特产了。”

姜绮玉说不出自己心底是什么滋味。她昨天晚上压根没想过会有个人陪她一起逛,因此想着,一个人出来走走,也很是开心。可现在变样了——某个人就这么突如其来地闯进了她手机的摄像头里,来得快,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