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传谣(1 / 3)

坏新娘 望蟾 2146 字 12天前

是夜,数典阁中。

“爷,墨行来了。”六五躬身禀报。

秦鹤邻从书案中抬起头,头疼地揉了揉眉心:“你先出去,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形高大一袭黑衣的青年男子悄然而入,身上带着煞然血气,单膝跪下行礼。

“还没找到吗?”秦鹤邻收起惫意。

回门那日,白梅客特意将罗浮遣于门外,进去后里面又没有旁人,没有古怪是假的,秦鹤邻特派人在外观察,等了许久却也不见有什么行迹异样之人出现。

墨行表情有些难堪:“属下无能。”

是自己太过着急让她发觉了,秦鹤邻暗自叹气,只平静问道:“徐昀成的事呢?”

墨行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秦鹤邻,随即禀报:“这几日并未有异样,不过期间有一次明余夫人想来国公府上,被徐昀成劝回去了。”

明余夫人?

秦鹤邻前世几乎没和她见过几面。

据说她是个热情好施的温善之人。

他拿来开信刀缓缓摩挲了几下刀背,思虑流转间裁开了信封,平声道:“继续盯着徐昀成,明余夫人那边也派上一个人。”

墨行领命,又迟疑道:“那少奶奶那边呢?要不要人看着?”

秦鹤邻皱了皱眉,目光从手上信件中挪开落到墨行面上:“为什么要看着她?”

墨行一愣:“您这般查少奶奶家的母家,难道不是……”

“不要多事。”秦鹤邻打断了他,警告地看了他一眼,“退下吧。”

墨行讪讪退下后,秦鹤邻将手上那封写明徐昀成从入学起所有大事记的信从头至尾仔细研读了一番,得出的结论与上一世如出一辙。

徐昀成身上干干净净,加上他任职的府军卫直属皇帝,是个十分可靠的姻亲对象。

秦家正处低谷,正需要这样一个官职不高但深受陛下信任的岳丈家来稳住后方,他才能放心入仕。

入仕……

前世他在成婚后没过多久,便跟着外祖父去了礼部。

外祖父是礼部尚书,他去了礼部后一路稳稳当当,但这一世,还要不要去礼部?

秦鹤邻还没拿定主意。

他又想起前世最后的事来。

那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以贪污之名为皇帝扳倒了夏家,离首辅只有一步之遥,他所站队的大皇子也深受皇帝宠信,他甚至听皇帝身边内侍说皇帝有属意大皇子为太子的心思。

那年那月,满京城望去,没有再比秦家风光的了,他却心知皇帝多疑,到此秦家不能再进一步,否则夏家就是前车之鉴。

他想着带着秦家慢慢退下去,等大皇子即位再出来,可他却在这时病了。

他病了半年,一日比一日重,到最后几乎不能起身。

但圣旨前来,他还是在妻子的搀扶下跪地领旨。

夏家的案件最终竟牵连到了秦家身上,准确的说,是牵连到他身上。

皇帝仁厚,知他病重,特允等他死后再抄家,与此同时送来了一壶美酒。

——这便是没想让他的病好起来。

秦鹤邻明白皇帝的意思,领了旨后与妻子相对而坐,他实在没有力气,便让妻子为他斟一杯酒。

他心里其实并不很怕,只是对于皇帝如此迫不及待有些心寒。

好在此次抄家抄的只是国公府,父亲早已过世,他与妻子这么多年并无子嗣,唯一对不起的,也就只有始终在他身后的妻子了。

他看向面前容色不改当年的女人,无力地笑了笑,抬手去拿那杯酒。

早在他病前准备带着秦家退下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给他的妻子找好了退路。

等他一死,国公府彻底绝了嗣,想来皇帝也不会绝情到一个后宅妇人都容不下。

但妻子却抢在他前头端起酒,将那杯酒浇在了地上。

直勾勾不带丝毫情绪的眼神和唇畔温和的笑容交织,诡异得渗人。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按倒在了地上。

那一下是真疼啊……

秦鹤邻闭上了眼。

今年是个暖春,屋外开得早的花树已露出点点花苞,鼻尖缭绕着浅淡花香,心中纷乱渐渐平息。

只是睁开眼才反应过来,鼻尖萦绕的正是梅香。

侧目看去,窗外白梅已经开始凋落,这是今春最后一波梅花了。

他其实一直都很喜欢梅花。

秦鹤邻将目光落回案上的信纸上。

秦家最后与夏家扯上关系应当是有人趁他病重暗中操作,但那人会是谁?他的妻子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夏家……是三皇子的母家,一直掌着军务,而当今正是能征好战之人。

他正思虑,门外又传来六五通传之声,

“爷,庆安嬷嬷来了。”

秦鹤邻面上一松,忙收起案上书信,将人请了进来。

庆安嬷嬷是母亲身边的陪嫁,自母亲去世后便一直守在她生前的院子里,前世直到白梅客嫁来才又出来。

她是有福之人,他四十三岁那年还分外康健,秦鹤邻在她六十五岁时就将其身契交还,赐了一大笔银子送她离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