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内耗(1 / 2)

李恪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完全是因为这钱都是李世民那个昏君的内帑出。

李恪本着“不是我的钱,不花白不花”的原则,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花钱。

要是办不成,那就是钱花的不够。

其实,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走,李恪递交的计划里,甚至不需要四十万,只需要几万贯。

因为李恪弄自己的营地,那是有制作蒸汽设备的铁匠铺的掌柜,以及制作水管和水龙头的掌柜故意抬价的原因。

他们看出这是蜀王定制,欺负蜀王不知道铁矿行情,以及自己拥有经验丰富的工匠。

这才让李恪只是一片营地都花了十几万贯,很大部分都是水分。

但如果交给工部去办,不仅大量人力能用免费的徭役,还能享受到官办矿场的成本价格优惠。

李恪其实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问题就出在了李世民这个新皇和李渊这个旧皇权利交替的这几年,导致了内部官员为求自保搞出的这些事端。

这也是人之常情,李世民的秦王府一派都会为了利益,不惜剿灭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派,逼李渊下台。

怎么就不能这些连六部主官都不是的官员,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斗争和挣扎。

这就是大格局的变化,上层人的政治斗争,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下层人。

下层人为了保住自己,又不得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的斗争。

如果李世民不搞什么大裁员,那么今天这事也不会发生。

但李世民如果不搞大裁员,那么手下都是李渊的人,想给自己搞麻烦随时都可以。

李世民当初渭水之盟不是打不过,是怕一旦和突厥开战,这些不是自己的人,会在背后给自己偷袭。

试想一下,你有一百人的小弟,但里面八十个都是上任老大和他儿子的人。

而这时你的对手向你发出挑战,你担不担心你和对面打斗的时候。

这八十个小弟中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为了前任老大报仇,任何和敌人对你腹背夹击。

哪怕是吕布,在面对曹操的围攻之下,以少打多都没输。

但却因为喝醉了酒,被自己人绑起来送给了曹操。

张飞因为打了吕布的老丈人,被一个阵营的吕布偷了家。

这些内部出现矛盾,导致了死亡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说,政治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人会作死,有的人会躺平,有的人会挣扎、抵抗。

政治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会发展出什么来。

当李世民看完程咬金递交上来的公文,心里五味杂陈。

乍一看,是户部和工部的问题,如果李世民想的话,甚至能把锅丢给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

但李世民是皇帝,看问题看长远,会深入其中探查本质。

而这次事情的本质,说白了是李世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是李世民自己发动的政变夺取老爹的政权,导致政权过渡不顺畅。

因为政权不流畅,李世民又要改革政权。

因为改革政权导致官员人人自危。

因为官员人人自危,导致了今天的乱子。

而且刚刚自己还打了两个儿子,还是自己亲自打的。

李承乾被打晕,李恪就差和自己决裂了。

在李世民看来,李恪甚至还因为自己对青雀的宠爱,产生了对自己的猜疑和隔阂。

李世民人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和父亲。

为什么臣子会自危?为什么父子会有隔阂?

哪怕自己事先问清楚也好,哪怕真是孩子做错了再打也好啊。

自责和自问、内耗,几乎占据着每个人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内耗说明在思考,思考自己该怎么做,要用什么理由还有依据去抉择。

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内耗,只有傻子和疯子不会。

因为傻子不会思考,他的内心一片空白,所以他不会内耗。

因为疯子会毫无理由的去专心干一件事,没有时间思考。

大多数的人是无法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思考。

因为每个人经历过的,亲眼看到过的,从小到大的环境,原生家庭赋予的价值观,每次做出的抉择带来的影响,以及所处在的年纪。

这些加在一起导致了,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绝对的独一无二。

没有人能和你感同身受,只能尽量的包容你,原谅你,开导你。

所以大多数人无法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个状态的自己。

往往那些勇敢说出想法的人,反而会得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种打压的话。

但庆幸的是,内耗和委屈不同。

委屈无法被满足,无法被消除,当你感到委屈,就会像是被委屈寄生,只能被暂时得到发泄,过一段时间再次触景生情。

内耗是能被开导的,李世民正好有能开导自己的关于政治和父子的人。

李世民太幸运了,说他是大唐最幸运的人毫不过分。

长孙皇后和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