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246章 绣衣御史(2 / 3)

卜家长子,现任齐王内史……

……

太子宫,甲观殿楼台。

两位良娣动作娴熟的在旁收送奏疏,刘据伏案垂首。

御史大夫确实没看错,有过一次监国经历后,这一回刘据游刃有余了很多,再不复上次的忙乱。

这时,阁楼里传来脚步声,魏小公公缓步靠近,呈上一份文书,“殿下,丞相遣人送来了告缗事宜的卷宗。”

刘据接过。

尚未翻开细看,他便问道:“丞相怎么说?”

魏小公公恭声道:“据传送卷宗的丞相长史代言,丞相与公卿们议了议,认为告缗与时局不妥,理应废除。”

“嗯……”

刘据一边应、一边看手上的册子,其上记着因告缗引发的地方骚乱,他只是扫了一遍,便将其放下。

“回复丞相,就按他们说的办吧。”

“是。”

魏小公公躬身告退,不过他刚下去一会儿又折返回来,“殿下,金厩长求见。”

听到这个名号,刘据身旁的两位良娣款款起身,与小太监一同出了阁楼。

片刻后。

“殿下,来犯匈奴查清了。”金日磾立于桌案前,沉声道:“结合朔方战报和草原送来的消息,可以确定是乌维!”

乌维单于?

刘据闻言放下手上奏疏,示意金日磾继续。“根据渠毕的消息,乌维自从与左贤王分裂后,他所处势力范围被其他两部夹在中央,举步维艰。”

“这才冒险南下寇边,想借此提振己方士气,拉拢草原其他部落。”金日磾言道。

刘据蹙眉一阵,叮嘱道:“往乌维王庭和左部王庭加派人手,再有下次寇边,朝廷起码得收到些风声。”

金日磾面露狠厉,“殿下,臣请命亲自去一趟漠北!”

“……小心点。”

“喏!”

金日磾重重施完一礼,大踏步离去。

刘据望着他离开的方向,凝视片刻,旋即收回视线,只是他刚低下头,脚步声又起,这一次略显急促。

魏小公公快步爬上阁楼,行到太子身侧,低声道:“并州、朔方传来消息,陛下归途中,河东、陇西、北地三郡太守应对不利,先后自杀。”

“牵连官员不计其数!”

刘据眉头微挑,他之前有预料过类似场面,毕竟皇帝含恨一拳打出去,没打到匈奴人,难道真打空气?

总得有人为此负责。

不过让刘据略微惊讶的是,替自己皇帝老爹的愤怒买单的人,有点多,也有点惨……

自杀的三位太守中,河东郡在长安东边,陇西郡在长安西边,北地郡在长安北边。

为了杀到人,皇帝过长安而不入,愣是兜了一个大圈!

从此处看。

皇帝杀心之盛,属实强烈,三位太守死的不冤……

在陇西郡‘请’最后一位太守自杀后,皇帝率领南、北二军从右扶风返回了长安,一路风风火火。

回京后,皇帝的怒气似乎没有消尽,返回未央宫的当日便将公卿召来,刘彻对众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朕欲效仿吴起简募良材,招募一支常备兵力!”

宣室殿内。

众人还面面相觑之际,刘彻甚至戎装未解、连龙塌都没坐上,尚立在大殿中央,便转头看向卫青,直接问:

“大将军,你认为可不可行?”

“回陛下,招募常备兵力于军队来讲,并无难处,难点在于财政。”皇帝此刻情绪不对劲,卫青言简意赅。

“好。”

确定了这头没问题,刘彻当即转头看向桑弘羊,眼神直勾勾的,“大司农,国库有没有难处?”

“额……”

桑弘羊被盯的发毛,拱手道:“陛下,募兵与服兵役不同,需要朝廷支付粮饷,数量如果……”

“你直接说!”

刘彻粗暴的打断他,“有没有难处!?”

看着皇帝那吃人的眼神,桑弘羊躬身一礼,咬紧牙关道:“回陛下,数量少可行,数量多朝廷绝难支撑!”

话到此处。

殿内气氛早已凝固,谁也不知皇帝去了一趟北边,到底看到、遇到了些什么,以至于愤慨至此。

同样立在殿内的刘据双手负前,朝左侧甲胄在身的表兄霍去病使了个眼色:‘怎么了?’

霍去病神情冷峻的朝上挑了挑眉,嘴唇示意:‘北方边防糜烂。’

“嘭!”

“一群庸臣,肆无忌惮!”

此时,皇帝积蓄在胸中、导致情绪怪异的那口怒气,终于爆发,他扔了马鞭,踢了案几,双手叉腰,咆哮着:

“这才几年?几年不打仗,都一个个躺进温柔乡了?”

“边关告急,战报送来,朕连夜发出军令,他们倒好,有抱着女人呼呼大睡对军报置之不理的,有惊慌失措的。”

“还有……还有…”

皇帝说到这儿,眼珠发红,猛地抽出太子剑,奋力朝脚边一张案几劈去,“给朕诛了他全族——!”

廷尉王温舒凛然,转身朝与皇帝一同返京的将军们看去,李敢略显鄙夷道:

“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