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朱元璋大开杀戒,老康熙教子训孙(3 / 4)

是为什么?”  胤禛忙道:  “自然是因为皇阿玛英明神武,大清顺应天命。”  老皇帝哈哈一笑,白须颤动。  “天命?若是真有天命,那也应该是李自成,是朱由检有这个天命,怎么轮到的咱们爱新觉罗这些异族人来承载华夏的天命?”  “胤禛,你可知道,咱们建州女真人,原本是没有姓的。”  胤禛忙道:  “儿臣当然知晓,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其实也是先祖们受大明影响而起。”  老皇帝点了点头,道:  “是啊,太祖皇帝当年只不过是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一名小小军官,那时候的大明对我们爱新觉罗氏而言,就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庞然大物。”  “李成梁一句话,太祖皇帝的父兄就得惨死当场,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可现在呢?李成梁的子孙们见到了朕,不但要三跪九叩,还要担心说话哪一句惹怒了朕,让朕直接诛他们九族!”  “你可知,朕为什么不这么做?”  胤禛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开口:  “自然是因为皇阿玛宽仁。”  胤禛能感觉到,自己的父皇今夜情绪明显有些不对。  康熙摇了摇头,道:“朕其实不喜欢宽仁。”  “朕是皇帝,是大清至高无上的主宰。”  “朕应该言出法随,应该想杀谁就杀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康熙回过头来,看着胤禛:  “你们九个混账东西,为了太子的位置勾心斗角,做了多少肮脏龌龊的事情,你以为朕不知道?”  “别人也就算了,你胤禛表面看起来良善温和,背后为了陷害胤礽那个蠢小子出了多少力,你以为朕不知道?”  胤禛头皮发麻,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儿臣驽钝,还请皇阿玛治罪!”  弘历愣了一下,也赶忙跟随自家老爹跪在了地上,额头紧紧触碰地面,不敢有丝毫抬起。  康熙没有理会胤禛父子,而是自顾自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窗外的明月,轻声开口。  “朕什么都知道。”  “皇帝,九五至尊。呵呵,世人都以为这是一个最随心所欲,最自由的位置。”  “但只有坐到这上面,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的无奈,多少的妥协,多少的……”  康熙说到这里,突然闭口不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胤禛弘历父子的额头上开始沁出汗水。  很显然,今天的康熙皇帝,真的和平日很不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康熙叹息一声,继续开口。  “异族,我等终究是异族。”  “高欢的盘点视频,尔等都看了,对吧?”  胤禛父子连连点头,如小鸡啄米。  康熙淡淡道:  “宇文泰的路是对的,朕从一开始就知道。”  “早在金幕出现之前,朕的皇考就告诉过朕,朕在北京城中看的那些大明藏书也告诉过朕这个道理。”  “但朕做不到,大清也做不到。”  “尔等可知道为什么?”  胤禛脑海急速运转着,想要得出一个让康熙满意的答案。  但他思来想去,依旧无法得出缘由。  突然,一旁传来了弘历的声音。  “是因为……满蒙一体?”  胤禛身体一震。  康熙露出意外的表情,深深地看了一眼弘历。  “你说对了,弘历。”  老皇帝叹了一口气,道:  “满蒙一体,是大清之所以能入主中原的核心所在。”  “但即便是这样,大清也用了整整二十年,才彻底灭亡了大明所有的反抗势力。”  “为何?就因为我们是异族,纵然会有很多没骨气的汉人投降我们,但也始终会有意志坚定之人反对我们。”  “大明原本就是驱逐了蒙元之后浴火重生的王朝,它的反抗意志原本就比任何王朝都要更加坚定!”  “想要消除这种反抗意志,朕就只能——宽仁。”  老皇帝说到这里,眉头突然一皱,双目中燃起了怒火。  “但就算朕已经那么宽仁了,吴三桂还是造反了!”  “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造反也就算了,南边的半壁江山也全反了!”  “八年,朕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平定了三藩之乱。”  “整整三十年的光阴,大清才算是初步稳住了统治,三十年!”  “为何?就因为我们是建州女真,是汉人心中的鞑子,是异族,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康熙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无法遏制的失望表情。  “但平定了吴三桂之后,朕还是只能宽仁。”  “女真人,太少了。”  “当年,多尔衮带着皇考,带着盛京之中所有能打仗的男人倾巢而出,也不过才……二十万人。”  “多尔衮和皇考就靠着这二十万人,打败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一步步南下,平定了整个大明所有疆土,才有了如今的大清!”  “可这大清之中的汉人有多少?有一万万人!”  “就算是拉上所有蒙古人,满蒙加起来有多少?大清建立到现在,所有八旗加起来,也才不到两百万人。”  胤禛听着康熙的话,迟疑片刻之后轻声开口:  “父皇的意思是……”  康熙缓缓开口:  “想汉化,就要抛开蒙古人,融入汉人之中。”  “几十万女真人,融入一万万汉人里,能掀起什么波涛?”  “恐怕不用两代,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女真人了,只有汉人。”  “选择了汉化,喀尔喀蒙古怎么想?和硕特蒙古怎么想?”  “他们和汉人建立的大明争斗了几百年,朕若是选择汉化,他们就会立刻跟噶尔丹联手,成为新的瓦剌和鞑靼!”  “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