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刘邦的质问,汉武帝道破罢黜百家本质,董仲舒的野望!(2 / 4)

不了大汉。”  马车一路行驶,进入皇宫之中。  王莽站在王政君的面前,毕恭毕敬。  “姑母,新皇帝马上就要登基了。”  王政君微微点头,示意左右退下,这才轻声开口。  “这孩子,秉性如何?”  王莽平静道:  “侄儿已经派人调查过了,他自小性格懦弱,还怕黑,每天晚上都需要有人陪伴才能入睡。”  “至今已经九岁,尚未和其母分床。”  王政君嗯了一声,点头道:  “甚好。”  顿了顿,王政君又叮嘱王莽道:  “无论如何,王家毕竟只是臣子。”  “新皇九岁,你有十一年的时间来施展抱负。”  “待皇帝成年之后,你要把朝政归还,免得如霍光一般下场。”  王莽低着头,听着王政君的话。  在听到最后一句时,他双目之中有光芒闪过。  他很好地掩饰住了异色,等抬头时,表情一如既往的诚恳。  “姑母所言极是,侄儿若是用了十一年都无法解决大汉的难题,又有什么颜面继续窃据大司马的职位呢?”  王政君紧紧地盯着王莽,似乎想要看穿这个侄子内心之中最深处的想法。  她选择了相信。  “好,登基大典要尽快举行。”  画面一转,一位面容带着稚气的九岁孩童,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有些惶恐不安地坐下。  群臣以王莽为首,毕恭毕敬地朝着这名九岁孩童行礼。  “臣等见过大汉皇帝陛下!”  【为达到专权目的,王莽拒绝了群臣提出的所有大汉刘姓皇族成年候选者,选择了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作为新皇帝。】【但王莽的表现,已经引起了一直以来鼎力支持他的姑母,大汉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疑心。】  画面中,等王莽回到了距离皇帝刘衎最近的大司马座位后,他微微抬头,看向上首。  在刘衎的身后,还有一个位置,被帘幕所隔开。  那里也坐着一个人,正是大汉太皇太后王政君!  一名宦官站在众人面前,宣读旨意。  “……陛下年幼,依大汉旧制,请太皇太后王氏临朝称制,待陛下成年,再行归还大政!”  听着这句话,王莽的双目之中,不觉染上了几分阴霾。  宦官立刻又拿出了另外一封旨意,高声诵读。  “……大司马王莽,劳苦功高,特进赐封为‘安汉公’。”  “古有周公旦辅成王,今有安汉公辅汉皇,望尔戒骄戒躁,不负太皇太后、陛下重托!”  王莽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礼。  “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太皇太后如此信赖。”  “唯臣福薄,若受此封,问心有愧。”  “还请陛下、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大殿之中群臣闻言,都是一阵愕然。  在场谁不知道皇帝是你王莽立的,谁不知道太皇太后王政君是你姑母?  别说是一个安汉公的特进爵位了,就算是给你封个异姓王,大家也不敢说个不字啊。  你在这推辞个啥?  九岁的小皇帝刘衎见状,不由手足无措,下意识地看向了身后的珠帘。  珠帘之中,传出了王政君的声音。  “新都侯何必推辞?你对大汉有功,这里的每个人都是知道的,陛下和老妇更是知道。”  “若不赏你,天下人岂不是觉得陛下和老妇赏罚不明,寒了天下人的心?”  王莽赶忙下拜,一脸诚恳地开口:  “臣的确是给大汉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但这并非臣自己的功劳。”  “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四人出力甚巨,乃是大汉真正的无名功臣。”  “若是陛下和太皇太后一定要封赏,还请先封赏此四人,然后再来考虑臣的封赏。”  王莽话音落下,大殿之中被他提到名字的四人身体顿时剧震,看向王莽的表情中都带着满满的感激。  小皇帝刘衎呆呆地看着王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珠帘之中,王政君的声音再度传出。  “好,既然大司马这么说了,那么刚刚你提到的四位卿家,全部爵升一级,如何?”  王莽忙道:  “陛下英明,太皇太后英明!”  “但臣以为,单单是加一级的封赏,委实无法体现这四位对大汉的功劳。”  大殿中又陷入一阵安静。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该说这王莽到底是野心太盛,还是对这些心腹盟友们仁至义尽!  又过片刻,珠帘中再度传出了王政君的声音。  “既如此,以新都侯王莽为太傅,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甄邯为少保。”  “王莽、孔光、王舜、甄丰为四大辅政之臣,以王莽为四辅之首,位在三公九卿之上。”  “除封爵之事由老妇代陛下审阅之外,其余政事,由四辅召集群臣商议而决。”  王莽长出一口气,恭恭敬敬地跪下。  “陛下英明,太皇太后英明。”  “臣必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通过这一次朝会上的推辞戏码,王莽成功地建立了以“四辅”为首的班底,掌控了整个大汉的朝政,将小皇帝刘衎从法理上彻底架空。】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呵呵一声冷笑。  “这个王莽,现在算是不掩饰了啊。”  “又是什么安汉公,又是什么四辅,还要位在三公九卿之上。”  “哼,篡位应该也是近在眼前了!”  作为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智慧足以让他一眼看穿王莽的心思。  萧何皱起眉头,道:  “先前金幕之中也提到了一个叫做霍光的权臣,莫非也如同王莽这般过分?”  这个问题自然是得不到答案的。  曹参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