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满地开口: “大汉制度,皇帝陛下垂拱而治,已然给了臣子们许多权力。” “王莽竟然这样还不满足,还要得寸进尺,真真是不当礽子!” 陈平咳嗽一声,提醒道: “老曹啊,陛下用的是黄老,但王莽这个时候可是儒家当道呢。” 曹参皱眉片刻,对着刘邦正色道: “陛下,臣觉得这儒家理论还是过于荒诞了一些。” “可用之以治国,但不可全然听信!” 刘邦哼了一声,道: “你和朕说也没用啊,你该和后世那些没脑子的小子们说!” “又不是朕把儒家扶持起来的,朕还在儒冠里撒过尿呢!” 不过曹参的话确实也提醒了刘邦,他沉吟片刻,在金幕上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你小子怎么搞的啊,大汉之前不都好好的,你这儒家一用,接连跑出两个权臣来了,能不能行?】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看着这条弹幕,脸颊肌肉抽动了一下。 若是其他人的质疑,以汉武帝的心高气傲,必然是要当场喷回去的。 但现在说话的这个可是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是汉武帝的老祖宗! 汉武帝长出一口气,耐心地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高祖皇帝,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还是因为董仲舒这个理论,适合皇帝集权!】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理论,给皇帝身上套了一层非常神圣的光环。 这层光环,在周公旦定制华夏礼仪的时候,曾经也给周朝历代周王套上过。 天子! 历代周王作为上天之子,乃是奉天命统治华夏,神圣性毋庸置疑。 即便是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衰落,但这种神圣性依旧传承下来,得到华夏所有人的承认。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甚至还对此不满意,更进一步地拔高了自己的神圣性。 “皇帝”之号应运而生。 但这种神圣性,却被一次小小的偶然事件给打破了。 那是在秦朝末年,在一个叫做大泽乡的小小地方。 一个叫做陈胜的人,带着另外一个叫做吴广的人,站在了数百名因为服徭役失期即将遭受惩罚,心情忐忑的大秦黔首面前,高声喊出的一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击碎了秦朝皇帝们身上的神圣光环。 天下群雄随之并起。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西楚霸王项羽,原本有希望接过这份被打得粉碎的神圣。 但他失败了。 一个籍籍无名的大秦亭长,奇迹般地崛起,还定三秦,鸿沟对峙,最终垓下四面楚歌! 刘邦的一统天下,彻底让从周公旦定礼开始,为天子、皇帝们身上附着的神圣性黯淡无光。 一个小小的亭长都能当上皇帝,这皇帝还有什么神圣可言! 刘邦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分封诸侯国,采用黄老之道,垂拱而治。 但汉武帝刘彻,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而言,皇帝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皇帝,就该像周天子、像大秦皇帝一样,是行走在地上的神灵! 神灵,就该言出法随,就该一言九鼎。而不是像之前的历代大汉皇帝们一样,还要受到群臣的制约,还要搞什么垂拱而治。 连施展一项政策,都要和丞相、御史大夫们好言相商! 董仲舒的出现,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理论,给了汉武帝这样的理由和借口。 当皇帝的地位被无限推高,那一直以来和皇权对抗的相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衰落了下去。 对此,刘邦或许并不理解,但正在观看金幕的历朝皇帝们,自然是心知肚明。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朕觉得这种政策吧,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偏激了。你看朕就喜欢听臣子的话,不也有贞观盛世嘛!】 【明太祖朱元璋:朕倒是觉得,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太保守了!像朕这样,直接废了丞相,那才痛快!】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姓朱的,你差不多得了。你儿子朱棣搞出来的内阁,不就是丞相的改头换面?连你儿子都不认可你的想法,你吹什么牛!】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面黑如铁,注视着朱棣。 朱棣一个哆嗦,赶忙解释道: “父皇,儿臣可没说过不认可父皇,儿臣绝对认可,没有任何问题!” 顿了顿,朱棣小心翼翼地开口。 “但儿臣若是和父皇您一样,一天处理政务七八个时辰,儿臣是真的做不到啊!” 朱高炽赶忙道: “孙臣也做不到,会累死人的!” 开什么玩笑,一天也才十二个时辰。 个个都像朱元璋一样一天办公七个时辰起步,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五个时辰能干嘛,吃饭睡觉都不够! 而且,还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不间断。 这样当皇帝,简直比坐牢还要惨啊。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和朱高炽。 “不中用的东西!” 顿了顿,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开口。 “从今日起,大明也设立一个机构,就叫做军机……不,叫政务堂!” “选拔政务大臣,一如盘点视频乾隆篇之中的满清军机处制度!” 朱棣闻言,激动得浑身颤抖。 终于。 父皇终于松口了! 有了军机大臣,哦不,政务大臣们的帮助,将来朱棣成为大明皇帝之后,终于不用像朱元璋一样,每天忙的好像一个陀螺般连轴转了! 朱棣和朱高炽齐声开口: “父皇/皇爷爷英明!” 在
第407章 刘邦的质问,汉武帝道破罢黜百家本质,董仲舒的野望!(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