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引发秦始皇疯狂吐槽(1 / 4)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是忍不住摸了摸王莽的头颅,感慨道:  “朕当初也是少不更事,竟然还觉得你这样的家伙是个当世圣人!”  说着,不忘记拍了两下。  王莽的头颅被力道震动,下巴微微张开。  从透出来的缝隙可以看到,这颗头颅之中,竟然是没有舌头的。  丞相宋弘闻言笑道:  “别说是陛下了,当时的天下,又有谁不觉得王莽是圣人呢?”  群臣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耿弇沉声道:  “当时在各地士林之中,安汉公王莽的各种事迹流传,就连臣年幼的时候也是希望能成为第二个安汉公王莽,匡扶大汉于风雨之中。”  邓禹缓缓道:  “天下黔首百姓虽多,但能有什么见解?”  “真正的舆论都是把持在士族手中,士族见王莽架空皇帝,心喜之,都想着从皇权身上咬一口肉下来啊。”  群臣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王莽不是好人,难道天下就没有人发现吗?  当然是有的。  但问题是,所有人都觉得王莽取代大汉有好处没坏处。  大汉在,大家的好处也就那些。  反之,拥立王莽上位,捞一个从龙之功,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再加上王莽是谁?  是儒家自己人啊。  从来都是皇帝统治儒家。  现在,儒家人成为皇帝!  将来的天下,不就是儒家的天下了?  还怕少了儒家人的好处?  刘秀感慨一声。  “可笑当时那些知情却眼睁睁看着王莽篡位的人,最终大部分却也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呵呵。”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呵呵一笑,对着杨勇开口。  “这个王莽,多少还是有些不太爽利。”  “朕当年可没他这么多事!”  大隋王朝,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篡位王朝。  隋文帝篡夺的,是自己外孙周静帝的皇位。  如今朝堂上站着的老臣们,基本上都是当年北周的臣子。  杨勇干笑一声,道:  “宇文氏福薄,父皇登基乃是顺应天命,注定大隋要建功立业。”  隋文帝闻言,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不,勇儿你说错了,大隋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什么顺应天命,而是朕见时机在我,拼命一搏!”  杨勇愣了一下。  隋文帝注视着杨勇,淡然道:  “朕主动和你说起这个,是希望你知道,大隋确实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但篡位就一定会失败吗?也未必。”  “做得好的,就好像朕一样,能开创一个煌煌盛世。”  “做不好的,就只能像王莽这般,成为千古唾骂的奸臣。”  “你要将王莽作为教训,时时刻刻警惕在心!”  杨勇凛然应是。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摸着胡须,低低感慨一声。  “篡位……”  严格说起来,忽必烈这个皇位,也是篡夺而来。  按照蒙古帝国自成吉思汗以来的规矩,上一任大汗死后,要在哈拉和林召开“大忽里勒台”,推举新任大汗。  蒙哥意外死在了钓鱼城之后,哈拉和林召开的大忽里勒台中,被推举为新任大汗的人,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  忽必烈拒绝服从阿里不哥的领导,自封蒙古帝国大汗。  两兄弟随后开战。  忽必烈在华夏北方汉人的支持下打赢了阿里不哥,占据了哈拉和林在内的漠北草原,强行获得了蒙古帝国大汗的封号。  这也导致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强烈不满,这三大汗国宣称不服忽必烈的统治,不承认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  忽必烈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蒙古帝国大汗我也不做了,我自己建立一个大元王朝,当华夏的皇帝!  蒙古帝国至此宣告正式解散。  忽必烈回忆了一下往事,露出笑意。  “王莽毕竟是个汉人,做事还是拖泥带水的。”  “朕当年直接攻入哈拉和林,刀架在那些家伙的脖子上召开大忽里勒台,哪里有人敢说个不字!”  在场的蒙古大臣闻言,也是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草原儿女,强者为尊。  对忽必烈的方式,在场的所有蒙古大臣都觉得非常正常。  刘秉忠笑着摇头。  “陛下有所不知,咱们华夏文明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王莽虽然是篡位,但也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表面上过得去的借口,这样天下人才愿意支持他。”  忽必烈点了点头,感慨道:  “朕当然知道。有时候朕真的觉得,当华夏的皇帝,可比当蒙古的大汗累多了。”  蒙古大汗就一个字,杀!  哪个国内大臣不服统治,杀了。  哪个异族皇帝不愿投诚,杀了。  只要兵器足够锋利,就没有蒙古雄师搞不定的事情。  但治理华夏,靠的可不单单是杀戮。  要讲文明,讲礼仪,收服人心!  忽必烈想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或许这王莽篡位的故事,能告诉朕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全天下华夏人都承认的皇帝!”  想到这里,忽必烈看向金幕的眼神变得更加认真起来。  这可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啊。  金幕之中,视频正在播放着一次祭天大典。  【王莽在成为摄皇帝之后,立刻下诏将明年改元为“居摄”元年。】  【反而是原本名正言顺的小皇帝刘婴,失去了自己的年号。】  【居摄元年正月,王莽以皇帝的身份祭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东郊,行大射礼于明堂,养三老五更,完成了一整套皇帝祭祀天地人的仪式。】  【但他依旧还不满意,他开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