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都是因为这个姐姐。 别人能不管刘据,但卫青是必须要死保的。 与其让刘据开口引来汉武帝的反感,不如卫青主动开口,把汉武帝的怒气吸引过来。 汉武帝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那就依照平阳侯卫青所言,进行处置吧。” 群臣松了一口气,齐声开口。 “陛下英明!”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莽称帝之后,立太子就成为了首要事项。】 【王莽总计生了四个儿子,长子王宇死于反对王莽篡位,次子王获因杀奴案被王莽逼迫上吊自杀,只剩下三子王安和四子王临在世。】【王安才能不足,性子轻忽,不被王莽所喜。】 【四子王临成为新朝第一任皇太子。】 【西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婴,则被王莽封为定安公。】 画面中,一群大臣跪在王莽面前,听着宦官高声宣读旨意。 “……封王舜为太师,安新公;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刘歆为国师,嘉新公;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 “改明光宫为定安宫,着为定安公刘婴居所。安定宫中任何人不得私自与定安公交谈,违者处死。” 金幕面前的历朝历代皇帝们看着这一幕,都比较淡定。 改朝换代,大封群臣,属于每一个朝代新建时常用的手段,不足为奇。 但接下来金幕之中播放的画面,就让金幕面前历朝历代的君臣们绷不住了。 宦官念完封赏旨意之后,又拿出了另外一份长长的旨意,诵读道: “岁星司肃,荧惑司哲,辰星司谋,考星以漏。” “国朝新立,当辞旧迎新。复周礼,定新仪。” “今,更名大司农曰:羲和。” “更名大理寺卿曰:士。” “更名太长曰:秩宗。” “更名大鸿胪曰:典乐。” “更名少府曰:共工。” …… “改郡太守曰:大尹。” “都尉曰:太尉。” “县令、长曰:宰。” “御史曰:执法。” …… “更名百石曰:庶士。” “三百石曰:下士。” “四百石曰:中士。” “五百石曰:命士。” “六百石曰:元士。” …… 看着这一连串从金幕之中传出来的官职、爵位称号,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一口气改这么多?这个王莽,还真是……” 扶苏表情颇为古怪,道: “父皇您当年一统天下,也并没有将大秦的官职做如此多的修改吧?” 秦始皇微微抬起下巴,带着几分自得开口道: “大秦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朕只需要将大秦制度推行到六国之地便可,何须更改?” 说起来,秦始皇更改最大的,其实就是“皇帝”这个称号。 扶苏咳嗽一声,道: “这金幕中一口气说了至少上百个官职和爵位的更改,一下子全部发布出去,天下的臣民能记得住吗?” 秦始皇又哼了一声,道: “记得住又如何,对王莽这个新朝而言,是能开疆拓土?还是能聚拢人心?又或者是能发展经济国力?” “玩弄这些命名伎俩,简直无聊,愚蠢!” 扶苏点头,深以为然。 改名弄个新气象,可以理解。 但这一口气改几十上百个名字,那就只能说是离谱。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初时听着还带着几分愤怒,听着听着就变成了疑惑,等到最后则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个王莽是怎么想的,掉书袋掉疯了?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名字,真亏他想得出来啊。” “儒家的人,是不是脑子都进水了?” 原本刘邦对儒家就没有好感,如今看到王莽这篇盘点视频,越发的没好感。 萧何摸了一下鼻子,也是哭笑不得,道: “如此之多的官职爵位一夕之间全部公布并实施,地方上怎么可能一下子理顺?” “除了给天下臣民制造混乱之外,根本就是毫无益处。” 作为大汉开国丞相,萧何几乎是从无到有,一点点把大汉的行政班子给搭建起来的。 他太明白这种花架子功夫所造成的繁琐和危害了。 曹参哼了一声,道: “也不知道搞这么麻烦做什么,直接照搬大汉的制度官名不就行了?一个个改名,麻烦死了!” 刘邦听着众臣的吐槽,心情变得越发好了,甚至把双脚翘了起来,架在御案上。 “嗯,很好。朕就希望这王莽这么搞。” “话说,刘秀那个臭小子不是什么光武帝吗?” “既然王莽的盘点视频之中已经出现了刘秀,那么想必刘秀应该很快就能弄死这个王莽了吧?” “啧啧,朕已经开始迫不及待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金幕,缓缓摇头。 “简直是胡闹!” 朱棣立刻接口。 “父皇所言极是,这王莽根本就是胡闹!” 朱棣现在是吸取教训了。 每次朱元璋一开口,接下来朱棣就要挨骂。 这一次朱棣直接就顺着朱元璋的话说,想来朱元璋也没有借口来骂人了吧?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突然开口道: “你可知道,朕为何要说王莽是胡闹?” 朱棣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 “因为王莽随意瞎改这些官职名字,根本对大汉,哦不,是这个新朝毫无益处?” 王莽之后的东汉是不承认新朝的。 毕竟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情有可原。 但东汉之后的其他王朝,对王莽的新朝就没有这种仇恨。 只不过后世也没有姓王的建立朝代,其他朝代的皇
第415章 王莽改革,刘邦笑了,刘秀大难临头(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