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王莽改革,刘邦笑了,刘秀大难临头(3 / 4)

帝也犯不着为了王莽而去和历史书上威名赫赫的华夏大汉王朝做对。  故而在后世,新朝属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地位。  在讨论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王朝,也可以称为一个伪朝。  全凭自心。  朱元璋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点头道:  “正是如此。大汉两百年,各种官职爵位早就已经被天下人给习惯了。”  “随意进行全盘改动,只会让天下人无所适从。”  “都像他这么搞,所有王朝都要乱了套了。”  朱棣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虽然推翻了元朝,但大明的大部分官职、制度,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元朝。  也就是废掉了四等人、中书省,再改了一下三司使的名字。  朱元璋看着朱棣,加重了语气。  “制度,不可轻易改动。”  “尤其是京师,天子所在,聚拢了一国的气运,更不可胡乱更改!”  朱棣这才如梦初醒。  合着父皇说了这么一大堆,就是拐着弯告诉俺——  不许迁都北平?  朱棣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尴尬,讪讪道:  “父皇,如今的情况和盘点视频里不一样,儿臣是不会随意迁都的,还请父皇放心吧。”盘点视频里,朱棣是作为造反藩王进入南京登基,肯定要把京师迁到自己的大本营北平城才放心。  但现在的朱棣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皇太子,麾下燕王府的心腹也大部分都调到南京城这边进入朝廷中枢任职。  压根就没有迁都的必要嘛。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你知道就好。不过朕还要考考你,你可知道南京对今后大明的发展还有一样好处,是什么?”  “啊?”朱棣闻言,又愣住了。  眼看朱元璋的眉头渐渐聚拢起来,又有了发火的趋势。  朱棣搜肠刮肚,突然心中一动,脱口而出。  “大航海!”  朱元璋脸色立刻变得和缓,道:  “说下去。”  朱棣见朱元璋的表情,知道自己说对了,顿时松了一口气,道:  “父皇,咱们大明的海外扩张,眼下还是以南洋、西洋为主。”  “南京城比起北平,距离南洋、西洋更近,更方便朝廷时刻掌控海外诸多领地的动向,做出及时的反应!”  “至于北边,也就是那乾隆篇盘点视频里被俄罗斯帝国占据的西伯利亚,都是常年冰冻的苦寒之地,并没有什么值得海外扩张的价值。”  朱元璋听着朱棣头头是道的分析,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算你小子过关了。”  朱棣长出一口气,心中暗自得意。  父皇啊父皇,别以为你是当爹的,便可想骂就骂。  只要俺动起脑子来,你就连一个骂我的借口都找不到!  带着这份自得,朱棣微微抬起下巴,注视着金幕中的王莽。  【王莽在正式建立了新朝之后,之前于他脑海之中计划的诸多改革,也被一一向天下公布。】  金幕中的画面,又切换到了蔡阳县。  但这一次不再是那段熟悉的墙壁,而是城外的一处农田。  少年刘秀拿着一把锄头,正在农田之中挥汗如雨地耕作着。  田埂上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他的大哥刘縯和二哥刘仲出现。  刘縯看着田里的刘秀,忍不住好笑道:  “阿秀,你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汉皇族后裔,怎么还天天泡在田里不出来了?”  刘秀抬头,用肩膀上的巾帕擦了擦汗水,笑道:  “兄长,如今可是新朝,咱们刘姓子弟都是前朝皇族了,今后自然只能自食其力,有何不妥?”  说着,刘秀提着锄头,走上田埂。  随意甩了甩双脚,泥点乱飞。  “兄长,有什么事情吗?”  刘縯神采奕奕,一把搂住刘秀肩膀,低声开口。  “赶紧回去,你是不知道,今天县城里有大事要发生。”  “咱们给大汉复国的大业,说不定就有希望了!”  刘秀不动声色地推开刘縯的手,在田埂旁小沟里用水洗干净双脚,这才穿起放在一旁的草鞋,慢吞吞地开口。  “大哥啊,你天天想着什么光复大汉,和我们这些弟弟说说就行。”  “这要是被朝廷的人听到了,咱们全家都会被你害死的。”  刘縯大怒,道:  “怎么,堂堂大汉皇族后裔,想着光复大汉也有错了?”  刘秀翻了一个白眼,道:  “大哥,那么多的刘姓公卿都没说话呢,你一个游侠说这种话,真以为自己是当年的高祖皇帝啦?”  刘縯嘿嘿一笑,一巴掌拍在刘秀身上,险些把刘秀拍进田里去。  “你这臭小子,我将来若是成为第二个高祖皇帝,你肯定就是那高祖皇帝没用的兄弟!”  刘秀没好气地翻了一个白眼,将锄头抗在了肩膀上。  “到时候还请兄长不要给我封一个什么锅底侯,封个种田侯倒是也无不可。”  几兄弟说说笑笑,朝着城里走去。  回到家中,三人便去见了叔父刘良。  此刻刘良表情极为难看,在屋里不停打转。  “完了完了,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三人愣了一下,刘縯开口道:  “叔父,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良表情扭曲,对着刘縯道:  “你们是不知道啊,刚刚城里已经公布了当今陛下的改革诏令!”  刘縯哦了一声,不以为然地笑道:  “不就是改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官职和爵位么,叔父您也没有这种东西,何必担心?”  刘良重重地哼了一声,抬手就敲了刘縯一个暴栗。  “你懂什么,这一次的改革,是要了我们的命了!”  镜头一转,只见在那面熟悉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