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朱翊钧闻言有些好奇地抬头,道: “张先生,考成法过去三年竟然都没有惩罚措施的?” 张居正笑了笑,道: “陛下有所不知,地方上的官员们大多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浮于人事者比比皆是。” “若是一开始就让他们面临惩罚,他们心中一定会产生大量抵触,反而不利于考成法的推行。” “如今考成法推行三年,各地官员也习惯了考成法的存在,此时再实行惩罚,官员们的抵触情绪就会小很多了。” 朱翊钧现在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不但身材高大不少,说话也明显带着发育期少年特有的公鸭嗓。 他闻言撇了撇嘴,道: “若是朕的话,肯定得用雷霆手段,直接就让这些该死的懈怠之人丢掉官帽!” 张居正笑了笑,并未开口。 李太后皱眉,训斥了朱翊钧一句。 “皇帝,张先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官场比你了解得多!” “你要好好学习张先生的治国手腕,将来才能当一个好皇帝。” 朱翊钧闻言,脸上明显露出不服气的表情。 “母后,朕从五岁开始就已经没日没夜的刻苦学习,难道还不够吗?” 李太后柳眉一竖。 “皇帝,你现在是真长大了,都能和娘亲顶嘴了。”“娘亲管不了你了,等死了也没脸去见你父皇了。” 朱翊钧看着生气的亲娘,张了张嘴,最终无可奈何地低头,继续做作业去了。 李太后转头看向张居正,叮嘱道: “张先生,老妇相信你的手段,但也要注意,别激起太大的动荡。” 张居正笑了笑,点头道: “请太后放心,臣自有理会。” 片刻后,张居正离开大殿,在返回内阁办公房的路上碰见了冯保。 两人已经是多年的政治盟友,但张居正依旧没有因此而失礼,对着冯保拱手道: “冯公公。” 冯保凑了过来,轻声道: “张大人,考成法的实行需要咱家帮忙吗?东厂和锦衣卫可是掌握了不少证据。” 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身份可并不仅仅是帮助皇帝批红盖印而已。 事实上,冯保如今是大明整个太监系统的首领,东厂和锦衣卫也都在冯保的控制之下。 东厂、锦衣卫,在大明可是两大让人闻风丧胆的对内情报机构。 若是冯保让这两大情报机构对张居正进行配合,绝对能在大明内部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张居正闻言不由一笑,左右环顾一下,轻声对着冯保开口。 “公公误会了,张某这一次并不打算弄出什么大的动静,只要稍微惩治个几十名官员,杀鸡儆猴就行。” “啊?”冯保愣住了。 大张旗鼓的考成法,竟然就惩戒几十名官员? 随便哪个内阁大学士的倒台,牵连的官员都至少几百人呢! 张居正呵呵一笑,道: “冯公公,改革这种事情,急不来啊。” 冯保若有所思,很快脸上也露出笑意。 “咱家最佩服的就是张大人这种不紧不慢,但却掌控一切的能力。” “好,都听张大人你的。” 张居正脸上笑容不变,轻声对着冯保道: “这几天犬子应该会去拜访令侄子一下。” 冯保脸上的笑容顿时越发浓郁,哈哈笑道: “张大人,每次都这么客气干什么?” 张居正眨了眨眼睛,笑道: “大家都是朋友,应该的!” 冯保笑容越发灿烂,对着张居正道: “能结交张大人,应该是咱家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了。” 顿了顿,冯保又继续开口道: “张大人啊,你怎么每次都对高拱那老东西手下留情呢?” “他和你的那点情谊,真值得你几次三番保住他的命吗?” 这些年,冯保利用锦衣卫和东厂,几次设计陷害高拱。 但每每奏章到了内阁这边,总是会被张居正想办法转圜。 高拱如今还好端端的活着呢。 张居正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思考了片刻之后道: “明年我应该会巡查一下天下各处,实地查看考成法的效果。” “届时我会去见一见高拱,若是他还对冯公公心怀怨念,那张某不会再阻拦冯公公了。” 冯保闻言心中顿时一喜,笑道: “好好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冯保本就是特地和张居正谈事,故而在谈完之后就转身离开。 看着冯保离去的背影,张居正默然半晌,轻轻摇了摇头。 “做人做事,何必赶尽杀绝呢?” 【万历四年十二月,考成法第一批被惩治的官员名单公开。】 【根据户科给事中的奏章禀报,地方官因此不满足考成法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 【政绩不合被朝廷进行口头责备的官员,则有上百人之多。】 【此外,还有上百名官员因在考成法中达成出色政绩而被嘉奖提拔。】 【此事一出,天下官员中许多原本打定主意躺平摆烂之人顿时大为震动,而那些勤于政事的官员则看到了上升的希望,纷纷鼓足了干劲。】 金幕中再度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 【万历五年。】 依旧还是那座宫殿,依旧还是端坐的李太后,以及奋笔疾书写作业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张居正毕恭毕敬地开口。 “陛下,太后,这是户部刚刚递上来的奏折,请过目。” 冯保拿过奏折,交到李太后手里。 李太后粗略扫了一眼,随后大吃一惊。 “去年各项税收折合现银总计四百七十三万两?” “张先生,这个数字
第446章 张居正稳步推进改革获得历朝皇帝称赞,曹操发现盲点!(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