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宫中的嫔妃们全部从扬州送到了江南西路的首府洪州(南昌),同时秘密下令让蓝珪等人准备好马匹船只,准备一旦金军兵锋逼近就立刻逃亡。】 【但赵构也知道一味的逃跑终归不能解决问题,军队也是他必须要牢牢掌控的。】 【此时主战派大臣之中,张浚已经被赵构打发去京兆府(长安)守卫关中和巴蜀,剩余朝堂之中的主战派也因为蓝珪等太监的回归而被再度压制,削弱了许多。】 【但赵构依旧对掌握兵权的主战派韩世忠等大将并不放心,于是他便接连发出旨意,催促杜充领兵前往江淮一带布防。】 画面中,杜充接到旨意,不但不着急,反而淡定地翘起了二郎腿。 “陛下这么急着找我去,又不给我加官进爵,呵呵……” “那我就慢一点去,有什么好怕的?” 杜充悠闲地将旨意丢在了桌案上,翘起了二郎腿。 【杜充的刻意拖延,让赵构感觉到压力巨大。】 赵构看着面前的吕颐浩,沉声道: “朕觉得,若是文武百官有家属想要南下的,就一律批准吧。” 吕颐浩闻言,刚刚开口想要说的话立刻就堵住了。 过了几秒钟,吕颐浩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是这么想的。” 这些天,吕颐浩的态度其实也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蓝珪等太监的回宫重掌权力,以及杜充可能被任用的情况,都让吕颐浩压力巨大。 另外一方面,赵构刚刚发布的那条旨意,确实也暗合吕颐浩的心思。 吕颐浩打算等会回家,就立刻让自己家中的妻子和几个年幼的儿子南下,前往福建乃至广州一带。 别看大宋现在还保有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但事实上从赵构到每一个平民百姓,心中都没有任何的安全感。 金军的骑兵南下实在是太凶狠了,每一次都是长途奔袭,压根不走寻常路! 赵构看着吕颐浩配合的态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最开始的时候,赵构还以为吕颐浩是一个非常坚决的主战派。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赵构逐渐发现,吕颐浩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坚决。 毕竟真正坚决的主战派,就比如李纲,现在可是还在被发配降职的路上呢。 吕颐浩显然并不想像李纲那样当一个任期只有七十五天的宰相,那么向赵构妥协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赵构吐出一口气,又道: “吕卿家,朕感觉单单让韩世忠等人镇守江淮一带恐怕还是有些力量不足,应该让杜充继续领兵南下,加强江淮和杭州之间的防线,你觉得如何?” 吕颐浩有些迟疑。 他本想提及汴京,但又很清楚,汴京如今失守已成定局,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触怒赵构。 吕颐浩便顺着赵构的意思道: “杜充能镇守汴京这么长的时间都未丢失,想来应该还是有些本事的。” “朝堂之中也多有对杜充赞扬的声音,既然陛下认为应该将杜充调来,臣也没有什么意见。” 吕颐浩只不过是顺水推舟,但在赵构看来,这便是同意了。 赵构大笔一挥,又发出了一道旨意。 很快,杜充就接到了这份旨意。 “……具官杜充,沈鸷有谋。徇国忘家,得烈丈夫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 “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丧气,兵民矢死而一心……” “……今命杜充为大宋同知枢密院事,总兵防淮,钦此!” 这奏章之中对杜充的吹捧夸奖,简直把杜充吹得如同一个百战百胜的军神一般。 但杜充听完这旨意之后,眉头却一点点地皱了起来。 同知枢密院事,就是副枢密使。 打发要饭的呢? 他并没有什么表情地站起来,接过了这份旨意。 然后,提笔就写了一份拒绝的奏折。 “……臣杜充征战多年,身体病弱,今已有中风之相。” “恳请陛下恩准,允臣乞骸骨归乡养病,臣不胜感激之至!” 将这份奏折交给八百里加急带走之后,杜充咳嗽一声,对着下属吩咐道: “去找几个医者过来,给本官看病。” “嗯,要找那种足够机灵的!” 营地之中,张宪和王贵站在一起,百无聊赖地说着话。 “怎么都已经过去十天了,咱们还是一点都没动?” “谁知道呢?听说好像是杜充大人生病了,所以才没动的。” “你说这算什么?要生病他怎么不在汴京的时候就生病呢,那咱们现在应该还能守卫一下汴京呢。” “害,都这种时候了,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不过等金人退走之后,咱们应该还是能回到汴京的。” 就在两人议论的时候,正好看到岳飞策马回营,于是两人迅速就迎了上去。 “怎么样,杜充大人情况如何?”杜充作为主将生病了,岳飞这个下属的统制去探望病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岳飞眉头皱起,想了想,对着两人道: “你们去把其他几个兄弟召集到我帐篷里。” 片刻后,岳飞看着面前的几名心腹,沉声道: “我感觉杜充大人是在装病。” “啊?”众人闻言,不由大感惊讶。 张宪忍不住道: “他装病干什么?我们都已经离开汴京了啊。” 王贵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鄙夷地开口道: “据说陛下的上一份旨意是让我们去江淮进行防守,杜充该不会是害怕了,不敢去那边,所以才装病的吧?” 此言一出,众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岳飞吐出一口气,缓缓道: “或许正是如此。” “唉,我现在真有些
第542章 赵构求和,魏吴东关之战,秦桧劝降大宋楚州(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