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构看着面前的赵鼎等人,开口道: “和议如何了?” 赵鼎赶忙禀报道: “已经商谈出了一个大致的条款,但具体的细则还需要金使回去禀报,再往返临安府进行最终确认。” 兀林答赞谟虽然各种倨傲无礼,但大宋眼下的国力足以抵挡金国的进一步推进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有这个事实在,赵鼎据理力争,并没有让金国人从谈判桌上拿到什么便宜。 谈判的底气终究还是要看战场上的两军将士拼杀结果。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所以现在的赵鼎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争取到了一个足够对大宋有利的条款。 赵构听完赵鼎的诸多条款后,心中也是颇为满意。 可从赵鼎的话中,赵构也能明白一个事实。 如果金国朝廷不满意的话,那么两国的和谈使者肯定还要再奔波几个来回。 一次来回再加商议,至少就得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起步。 几个来回下来都两三年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也挺不错的。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觉得。 赵构担心因为时间拖延得太久,导致金国朝廷方面生气了,再度发兵南下。 就好像第六次金国伐宋战争一样。 这可不行。 赵构觉得必须要赶紧达成议和条约。 于是他便开口道: “这样吧,朕明日接见一下金国使者,和他具体敲定一下。” 赵鼎闻言,顿时吃了一惊,忙道: “陛下,此事于礼不合啊。” 兀林答赞谟在金国只不过相当于礼部侍郎的级别。 大宋宰相们能接见他,就已经属于是越级高规格的接见了。 现在赵构作为大宋皇帝居然也要接见兀林答赞谟? 这规格提高的已经太过分了。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赵构的姿态放得太低了。 本来是两国之间的平等议和。 赵构这么一搞,就真是上国使者会见藩属国国君。 这种事情对于致力于平等议和,想成为第二个寇准的赵鼎而言,当然是难以接受。 赵构听到赵鼎的劝阻,心中顿时大为不满,瞪了一下赵鼎道: “爱卿,朕也是担心夜长梦多!” “只有尽快敲定和议,朕才能赶紧解决那些拥兵自重的边将,强化朕这个皇帝和你们这些宰相的权威。” “你要以大局为重!” 秦桧站在一旁,化身雕像,一言不发。 秦桧依旧还是维持原先的方针。 一,绝对不公开反对皇帝赵构的话。 二,绝对不公开反对左相赵鼎的话。 三,以上两人之中任意一人和秦桧单独相处,秦桧绝对无条件赞成对方的任何话。 眼下这种情况,显然只能使出沉默原则。 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赵鼎这个左相自然也拧不过皇帝赵构。 于是赵鼎只能无可奈何地开口道: “陛下若是要面见金国使者,还请谨记,一定不要在金国使者面前体现出任何的悲伤思念之情!” 赵构若是体现出悲伤思念,金国方面肯定就会趁机加码。 反之,赵构如果对还在金国的那些亲人完全无所谓的态度,金国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拿这些来逼迫大宋让步。 赵构眉头皱了一下,道: “爱卿是要我学习汉高祖刘邦?” 当年项羽就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过刘邦,刘邦来了一句千古名言“分我一杯羹”,直接把项羽搞得无计可施。 赵鼎点头道: “正是如此。陛下越是在表面上不在乎,那么陛下的亲人们在北方就越不被金人重视,被放还大宋的可能性就更高。” “表面上的无所谓,实际上才是真正解救陛下亲人们脱离苦海的良方啊。” 赵构嗯了一声,不再开口。 等赵鼎和秦桧等人退下之后,赵构脸色逐渐阴沉。 “解救亲人……呵呵,解救皇兄吗?” 宋徽宗是死了不假,但宋钦宗可还没死呢! 赵构是当了十二年皇帝不假,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昏君,时至今日对大宋内部的掌控也是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下宋钦宗若是南返,且表露出一定的奋发雪耻,北伐金国之意。 那赵构这个皇位,怕是分分钟就要丢掉了! 赵构冷笑几声,画面渐渐暗了下去。 等画面重新明亮起来的时候,赵构已经坐在大殿上,他的面前就是金国使者兀林答赞谟。 兀林答赞谟非常随意地对着赵构拱了拱手: “见过康王。” 这一幕顿时就让在场的大宋官员们愤怒了。 王庶忍不住喝道: “兀那金虏,怎敢对陛下如此无礼!” 兀林答赞谟是个金人,并不通晓大宋语言,只是看了一眼王庶,等待翻译。 赵构却被王庶这句话吓了一大跳,赶忙开口道: “无妨无妨,朕无需和使者如此见外。” “对了,刚刚王庶的话无须翻译。” 赵鼎见状皱了一下眉头,道: “王相公,注意你的态度,这是御前!” 王庶哼了一声,闭上了嘴巴。 等双方各自落座后,兀林答赞谟开口了。 “这一次若是要我们归还大宋皇帝和太后的灵柩,还有如今尚在大金境内的俘虏,大宋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这里兀林答赞谟的用词也值得一提。 对金国而言,无论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是它承认的“大宋皇帝”。 但赵构不是,赵构只是“大宋康王”。 这就涉及到一个名分问题。 赵构如果是大宋皇帝,那宋钦宗其实就没啥用处了。 反之,不承认赵构是大宋皇帝,
第589章 赵构一心求和让赵鼎都傻眼了,赵匡胤正式确立新制度!(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