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赵昚力主北伐,司马懿吐血身亡,金幕首次更换绑定!(1 / 6)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听到赵构要退位的话之后,陈康伯、杨沂中等人都惊呆了。  退位为太上皇,历史上其实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那些太上皇的下场都很不好。  皇权这种东西是天然具有排他性,是最能验证“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的。  赵构竟然主动提议要退位当太上皇?  这实在是过于离谱了一些。  陈康伯忙道:  “陛下,此非小事,还请陛下三思!”  在场的其他宰相、重臣们也纷纷开口劝阻赵构。  实在是这种事情太容易引发朝政动荡甚至政变。  而这种朝政动荡和政变,最先波及到的就是这些宰相、重臣们。  甚至,可能会让他们全家乃至三族都死于非命!  然而面对着宰相重臣们的劝谏,赵构却无动于衷。  “好了,朕都养了赵昚这小子几十年,他是什么品行,朕比你们清楚多了!”  原本赵伯琮成为太子之后,改名赵烨。  但后来大臣周必大认为,赵烨这个名字和唐昭宗李晔同音。  李晔可是死于非命的,让大宋皇太子跟李晔名字同音,太不吉利了。  于是,赵烨改名为赵昚。  赵构提出要禅位当太上皇的这一天,距离赵昚刚刚举行完所有皇太子典礼,只不过才过了五天。  也足以证明在这件事情上,赵构究竟是如何的迫不及待。  任凭陈康伯、杨沂中等人如何引经据典,各种劝说,赵构都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这位大宋皇帝这辈子也就坚持了一件事情——享受。  退位当太上皇,是最能让眼下赵构安心享受的选择,他自然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退让。  于是在当年六月份,赵构就正式下达了禅位诏书。  “……朕在位多年,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蔽自朕心。”  “皇太子赵昚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为太上皇后。”  “一应军国事,并听嗣君处分。”  “朕以淡泊为心,怡神养志,岂不乐哉!”  就这样,才刚刚当了太子一个月时间的赵昚,便以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成为了南宋的第二位皇帝。  镜头中,四位正副宰相陈康伯、叶义问、汪辙、黄祖舜按部就班,先率领文武百官上演了一番“舍不得陛下”的大戏。  赵构或许也是有所动情,非常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  这句话其实也说明,赵构心中对于自己究竟做了多少操蛋的事情,还是非常清楚的。  不过也就这么一句话了。  很快,赵构和吴皇后一起离开了正殿。  随后在四位宰相和文武百官的奉迎下,赵昚正式升殿,坐在了龙椅上,即皇帝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到这里,也不由议论纷纷。  【汉高祖刘邦:朕想起了赵武灵王的故事,大家说这个赵构会不会早死?】  【宋太祖赵匡胤:早死最好!】  【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恐怕要让某人失望了。】  朱元璋这句话,瞬间又把赵匡胤给弄沉默了。  这就是剧透党的威力!  众人看到朱元璋的弹幕,也都震惊了。  【秦始皇嬴政:难道真就验证了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光武帝刘秀:秦桧也是很老了才死的,赵构若是也能寿终正寝,说实话挺恶心人的。】  【唐太宗李世民:算了,历史上恶心人的事情还少了么,这就是历史啊。】  李世民这句话,也让众人沉默了。  的确,华夏历史虽然辉煌,但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瞬间。  赵构和秦桧,固然是有点登峰造极的意味在里面,但终究也只不过是那些耻辱瞬间的一个罢了。  【秦始皇嬴政:其实朕有些时候在想,金幕作者究竟为什么要弄一个盘点败家子,而不是盘点那些明君呢?】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闻言,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是啊,到底为什么不盘点好的,偏偏要盘点这些坏的呢?  过了好一会,又一条弹幕出现。  【明太祖朱元璋:朕倒是有个猜测,但不一定准。】  【明太祖朱元璋:朕觉得,金幕出现的意义就在于——勿忘国耻。】  这句话立刻就点醒了众人。  【秦始皇嬴政:有道理。大秦的辉煌,想必在后世也人所共知,无需更多普及。但这些耻辱,才是我们需要铭记的。】  【汉武帝刘彻:一昧记住辉煌而忘记耻辱,只会陷入盲目的自大自满,最终自取灭亡。朕就是因为不忘耻辱,才能建立不世功业。】  【唐太宗李世民:说得对。若没有渭水之盟,朕还真不会那么快就弄死颉利呢。比起辉煌,耻辱反而更加能激发人的奋斗心和潜力!】  【隋文帝杨坚:谁说不是呢?若不是看到杨广那个蠢材的倒行逆施,朕也不会下定决心在大隋之中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知耻而后勇!  这句话用在此刻,再合适不过了。  正所谓: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瞬间当永久。  一个人可以长久的沉迷在自己的巅峰中,最大的代价无非就是废掉他的一辈子罢了。  但国家不行。  一个国家如果只记得自己的辉煌,却忘记了自己的耻辱,那这个国家就废了。  牢记耻辱,奋发向上,让国家变得无比强悍,将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所有敌人统统都赶尽杀绝。  这才是金幕盘点视频的意义所在!  华夏的辉煌时刻,那简直太多了。  多到绝大部分的胜仗,史官们甚至都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