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细写,一两句话就打发了。 伟大的华夏文明,赢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但耻辱就不一样了。 咱们华夏文明五千年,经历了这么多耻辱,那咱们必须奋发啊! 等会,你说咱们辉煌的次数和年代远超耻辱的次数和年代? 不,不聊这个,聊这种没什么意思。 总之,牢记耻辱就完事!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金幕盘点昏君视频的出现,的确也激励了历朝历代,让所有朝代都变得比正常时间线更强。 这里面固然也有金幕带来的各种科技带飞,但归根结底,还得靠皇帝个人的想法。 就好像赵构这种,北伐的绝佳良机摆在眼前,他就是不下令北伐,南宋怎么强大? 皇帝的意志,才是一个国家最关键的驱动力。 被盘点视频激发的历朝皇帝意志,再有金幕中各种武器科技加持,才有了如今一个个如此强悍的华夏王朝!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昚的登基,让南宋的历史稍微掀起了那么一点点的波澜。 这位南宋新皇,其实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 儒家的教育,虽然历经多个朝代而有所变动。 但接受了完整儒家教育的赵昚,至少还没有自家父皇赵构那么没脸没皮,为了享乐连半壁江山都可以割让。 赵昚刚刚继位,就将之前曾经激烈上书大骂赵构不愿意北伐的胡铨召回朝廷。 紧接着,赵昚又召集诸宰相,商量一件天下人早就翘首以盼的事情。 给岳飞平反! 听完赵昚的意思后,在场的诸多宰相都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良久后,见赵昚已经面露不耐,左相陈康伯才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陛下事先,可曾和太上皇通气?” 岳飞可是赵构亲自授意秦桧害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若仅仅是秦桧将岳飞迫害至死,那秦桧都死了十年有余,为何岳飞还没被平反? 赵构甚至平反了一大批在秦桧执政时期被迫害的大臣,也没有给岳飞平反,对岳飞的态度不言自明。 谁让岳飞那么多事,天天想着北伐,搞得赵构都不能好好的在临安府享乐! 赵昚闻言,表情不由一滞。 说起来,赵昚的地位其实也是比较尴尬的。 他本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并非宋太宗赵光义——赵构这一脉的。 这个皇位对赵昚而言,简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皇位来自于赵构,所以赵昚是绝对不可能做出任何对赵构不利的事情。 质疑赵构,就等于质疑赵昚本人! 赵构之所以在明知道之前的太上皇们下场凄凉的情况下还敢放心大胆的禅位当太上皇,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 有这个至关重要的正统性在,赵昚这辈子都不可能对赵构做出哪怕一点点不利的事情。 这可比什么父子情谊要靠谱太多了! 赵昚干咳一声,道: “父皇算是默认了。” “但是,咳咳,总之,此事咱们尽量做得适当,诸位卿家能明白吧?” 众人对视一眼,连连点头。 “明白,明白。” 都是官场老油条了,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种又当又立的事情,大家见得多了! 在赵昚老师史浩和几名宰相绞尽脑汁的思考过后,给岳飞平反的诏书终于颁布了。 “……岳飞虽坐事以毙,却有大功于国,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 “事朕以忠,至无嫌于辰告。” 这整个旨意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可是非常有讲究的。 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明确指出,岳飞还是有罪! 这就保证了赵构的体面。 后半句,则说明赵构对岳飞的功劳念念不忘,这就给了赵构一个台阶。 当然,只有赵构有台阶还不行。 赵昚这个皇帝也得有理由给岳飞平反啊。 赵昚还不能说岳飞功大于过,不然岂不是在否定赵构以前的做法? 所以第二句话,赵昚就给了这个理由。 那就是说明,岳飞当年曾经建议赵构立赵昚为皇储。 有了这个理由,赵昚在继位之后知恩图报,给岳飞平反,那也就说得过去了嘛。 在这么别扭了一番之后,赵昚在旨意的最后将岳飞正式官复原职。 而岳飞流放在外的妻儿,也都全部被允许回朝。 不管怎么说,这位仅在少年时和岳飞有过一面之缘的南宋新皇,起码是达成了天下人的心愿了。 无论是给胡铨复官,还是给岳飞平反,其实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赵昚的心中,想要北伐! 作为宋太祖后裔,赵昚急切地需要一番功绩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理性,提升自己在天下臣民中的威望。 北伐光复中原,让大宋疆域恢复到祖宗赵匡胤时的水平,无疑就是赵昚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在赵昚的主导下,南宋国内针对北伐的呼声再度高涨。 紧接着,赵昚又在诸多主战派大臣的建议下,将张浚召回朝廷。刘琦已经病死,杨沂中不可靠。 在眼下的旧臣中,张浚也就成为众望所归。 事实上,早在之前完颜亮南下的时候,赵构就已经将张浚复起,任命为建康府通判。 有了这个晋升,等于是赵构已经初步原谅了张浚,赵昚才敢把张浚召回朝中。 很快,张浚就被升为少傅,江、淮宣抚使,魏国公。 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浪潮,看起来似乎已经无可阻挡了。 但别忘了,赵构还没死呢! 画面一转,赵昚按照惯例前来向赵构请安,并商定国事。 “孩儿打算以张浚为主帅,领兵北伐。” 赵构一听,顿时露出了不以为然
第633章 赵昚力主北伐,司马懿吐血身亡,金幕首次更换绑定!(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