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母后窦漪房的光罢了。”
“啊?”李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没想到,自家父皇竟然对“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评价这么低!
文景之治可是华夏历史上大一统朝代的第一个盛世啊。
李世民淡淡道:
“朕为什么说刘启不是真正的明君,是因为他明明已经吃过一次亏了,竟然还是没有发现之前自己是为何失败的。”
“朕问你,刘启第一次任用晁错代表的儒、法两家,为何会失败?”
李治知道这是又进入了最熟悉的考较环节了,立刻就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地思考了一会,才道:
“刘启太高估了他对大汉军队和朝堂的掌控力了,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才是军队朝堂的实际掌控者。”
李世民嗯了一声,随口问道:
“所以辕固入宫这一次,军队和朝堂就归刘启掌控了吗?”
李治愣了一下,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失声道:
“也没有!”
李世民笑呵呵地开口:
“没错,当然没有。”
周亚夫都还在丞相的位置上好好坐着呢。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有周亚夫在,刘启想要掌控军队和朝堂就是一个伪命题。
李治终于明白了过来。
“所以刘启再度任用儒、法两家,事实上还是会在周亚夫等功臣集团面前碰一鼻子灰。”
“太后窦漪房之所以突然出手,不是因为想要打压刘启,而是因为要挽救刘启!”
李世民露出欣慰的表情。
“治儿,你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窦漪房是刘启的亲娘,她当然要救刘启。”
李治心中的所有思路,在这一刻彻底融会贯通了。
刘启将辕固弄进东宫当皇太子刘彻的老师,看似并没有第一次任用晁错当御史大夫负责削藩那么大张旗鼓。
问题是,人家功臣集团经历过晁错的事情后,早就已经有防备了!
一看你刘启这个小动作,人家哪里还不知道刘启贼心不死?
上一次,周亚夫就狠狠地教训了刘启一顿。
这一次,周亚夫再出手,那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了。
第一次周亚夫出手成功了,他升职当了丞相。
由于刘启第一次投降的缘故,功臣集团的势力就算不变得更强,也不可能比之前更弱。
那么,第二次周亚夫出手,获胜的几率依然是无限大的。
问题就来了。
如果第二次周亚夫还赢了,刘启能拿什么给周亚夫?
周亚夫论官职是丞相,论爵位是万户侯,都是人臣的极致了。
刘启输了第二次,还有什么筹码能打动周亚夫?
答案是没有。
既然没有筹码能打动周亚夫,那第二次获胜的周亚夫还会留着刘启吗?
结果只有两个。
第一,周亚夫直接篡位。
从理智分析,周亚夫不会选择这条路。
周亚夫是功臣集团的领袖不假,但功臣集团总体还是忠于大汉的,不可能允许周亚夫篡位。
而且七国之乱是被平定了,但汉朝并没有废除诸侯国制度,外面依旧还有一大堆诸侯王,实力最强的诸侯梁王刘武更是恨透了周亚夫。
所以如果周亚夫真的干掉刘启选择篡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那就只有第二种结果。
周亚夫效仿当年自家老爹周勃,废掉刘启,从诸侯王之中再选一个新的皇帝!
当年功臣集团能诛杀吕氏废掉后汉少帝,现在功臣集团的第二代们也能诛杀窦氏外戚,废掉汉景帝刘启!
周亚夫当年也是诛灭诸吕的参与者,再做一遍,那绝对是驾轻就熟。
所以,窦漪房才会出手。
窦漪房出手,赶走辕固,教训刘启。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当做无事发生。
如果窦漪房不出手,听之任之。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发动政变废黜刘启,必然会立刻进入倒计时。
想通了其中关节,李治脑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现出了一句华夏父母教育孩子的俗语。
打是亲,骂是爱!
这句话用在辕固这件事情上,竟然显得如此贴却。
李治呼出一口气,注视着金幕。
所以父皇才说,汉景帝刘启远不如其父汉文帝刘恒,更不是什么明君。
连吃一堑长一智都做不到,算什么明君?
若不是有老母亲窦漪房坐着,刘启这个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那刘彻更不必说了。
这样说来,没有窦漪房,就没有汉武帝刘彻,华夏就少了一位名震古今的千古大帝。
李治看着金幕中窦漪房苍老的面容,顿时肃然起敬。
这位老太太,真不愧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
真是,了不得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辕固被赶出宫后,刘启终于绝了领儒、法两家再度进入朝堂的想法。】
【他专心地投入了和周亚夫的对抗中。】
【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