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3 / 7)

虽然是第二代功臣集团的领袖,但他行事霸道,功臣集团其中许多人对周亚夫本来也颇为不满。】

【在确定了刘启确实接受教训不再和儒法两家搞在一起之后,功臣集团中某些想要取代周亚夫丞相之位的人,开始暗中配合刘启对周亚夫的清洗。】

【在里应外合之下,很快“王信封侯”和“匈奴降将封侯”两件事情先后爆发。】

【因此为由,周亚夫不得不辞去相位。】

【但刘启并没有想要放过周亚夫,又让人以周亚夫儿子受贿为由将周亚夫关入大牢进行审问。】

【周亚夫自知绝无幸理,在狱中绝食五日而死。】

镜头的最后,是周亚夫憔悴干瘦,饿死于狱中的尸体。

看到这里,刘邦也是忍不住摇头。

“哼,这个刘启,做事真是毛糙,蠢死了!”

刘恒也是皱起眉头,跟着父皇一起摇头。

“多好的机会,怎么就这样子草率处理了呢?”

金幕中描述周亚夫的死,虽说也就这么几句话,但已经足够让刘恒推断出整件事情的缘由了。

周亚夫该死吗?

该!

作为功臣集团的领袖,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把刘启耍得像个孙子一样。

这种大臣,对刘启老爹刘恒来说,自然死有余辜!

但以周亚夫特殊的地位,他本可以死得更有价值一点。

既然功臣集团之中有人陷害周亚夫,那刘启完全可以借机鼓动,让周亚夫和陷害之人来一个内讧!

功臣集团新老领袖的内讧,绝对是一件能影响整个功臣集团内部的大事。

刘启作为皇帝,有能力将这个内讧放大到极致,让功臣集团从此土崩瓦解。

就算能力不够,至少也能利用周亚夫狠狠地打击一番功臣集团,夺回一定的权力。

可刘启怎么做的?

他竟然直接就把周亚夫搞死了。

这样一来,周亚夫是死了,可功臣集团也没有伤筋动骨啊。

无非就是换个功臣集团的其他人当丞相罢了。

这种做法有什么意义?

作为一个政治家,杀人泄愤是最蠢、最下乘的。

找机会彻底摧毁政敌的势力,让自己借此获得更多权力,这才是最高明、最上乘的!

可惜,刘启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刘邦叹息一声。

“刘恒啊,你教育孩子的本事真不太行。”

刘恒只能无比羞愧的请罪,一句推脱的话都说不出来。

事实就在眼前。

这刘启,的确不行!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周亚夫死后,功臣集团一度提高警惕,担心汉景帝刘启又会三度启用儒、法中人替代黄老学说。】

【但在窦漪房的严厉压制下,刘启终于听话了。】

【《黄帝》《老子》这两本黄老学派的着作,成为了教授太子刘彻和宫中诸多皇子,乃至外戚王氏、窦氏诸多族人的最高着作。】

【这终于让功臣集团放下心来,相信刘启不会再掀起什么波澜。】

【作为政治交易的一部分,功臣集团通过太后窦漪房,默许刘启让卫绾、王臧两名儒者成为太子刘彻的老师团成员,偶尔教授一番刘彻儒家之道。】

金幕中开始出现刘彻在两名儒者老师教授下,认知儒家各种经典的画面。

事实上,黄老学派的宗旨“无为而治”注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治国思想流派。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刘邦就曾经祭祀过孔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祭祀孔子的大一统王朝皇帝。

此外,刘邦还特地派人前往鲁国旧地聘请大儒出山,作为西汉朝廷博士。

包括帮助西汉定下礼仪规章制度的,也是大儒叔孙通。

当时主政的萧何、曹参等人都是黄老学派的拥趸,也都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表示反对。

无为而治,本就是顺其自然。

儒家、法家乃至其他别的流派,只要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黄老学派并不会去干涉。

至于刘启为啥会接连迎来黄老学派的攻击,那当然是刘启自己的问题。

他种种行为上来就表明态度,要掘了黄老学派的命根子,铲除和黄老学派共生共荣的功臣集团。

刘启都亮刀子了,人家难道还不能为了自保进行反击吗?

总不可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任凭刘启打压,然后一个个被免官降职甚至流放边疆,屈辱死去吧。

狗急了还要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功臣集团是刘启的臣子不假,但不是任凭刘启宰割的奴隶!

刘启的失败,就在于他太急于求成了。

很有讽刺性的一个事情是,刘启孜孜不倦想要寻找用来替代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答案,就藏在黄老学派两部最高经典《老子》第六十章的一句话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饪是一件非常考验火候、耐心以及判断力的事情。

太急,不行。

太缓,不行。

必须要找准时机,适时而动,才能烹饪出足够鲜美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