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4 / 7)

刘启必然诵读过这句话不下百遍,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这短短七个字背后的真义。

又或者说,道理他懂了,可他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

所以刘启在和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对抗中,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好在,刘启的急躁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的。

或许是因为刘启一辈子做什么事情都很急躁的缘故,他的人生也结束得很急躁。

在周亚夫死去之后仅仅两年多,在位十六年、四十八岁的刘启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死了。

画面中,刘启咽气在龙床上。

龙床旁边,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在祖母窦太后和生母王皇后的注视下,接任成为了大汉朝的下一任皇帝。

【刘彻波澜壮阔,又充满了争议的皇帝之路,由此开启。】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动。

【秦始皇嬴政:呵呵,终于能看到一位千古大帝的成长历史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也很期待金幕对汉武帝的解读。】

【光武帝刘秀:虽然在史书上读过,但司马迁的《史记》还是过于简略了一些,如今总算能借助金幕得知汉武大帝时代的风貌。】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刘彻心中一震。

“史记?”

“司马迁竟然在私自撰写历史书?”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写史书,的确是华夏古来有之的传统。

过去的华夏史书,都是由官方史官来完成的。

刘据定了定神,忍不住道:

“司马迁如今是大汉太史,应该是他利用这个身份来写的史书吧?”

汉武帝表情冷然,缓缓道:

“大汉,可没有这种史书!”

汉朝,终究是一个起家于泥腿子的朝代。

而汉朝主政的黄老学派,讲究的又是无为而治,在写史书这方面并不上心。

汉朝的史官,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司马迁作为太史,平日里的任务无非就是维护一下汉朝搜集到的前朝史书。

汉武帝从来就没有给过司马迁写本朝史书的任务!

汉武帝立刻下令。

“来人,去把司马迁找来!”

很快,一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臣司马迁,见过陛下。”

汉武帝看着面前的司马迁,冷冷地开口道:

“你竟然私自撰写史书?”

司马迁明显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但很快他明白了什么,看了半空中的金幕一眼,又变成了释然。

“陛下应该是从金幕中得知的吧?”

“如此看来,臣写的史书,终究还是在后世流传了。”

汉武帝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朕问你,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在没有朕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撰写史书!”

在之前发弹幕和历朝皇帝们交流的时候,汉武帝就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端倪,但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被刘秀一条弹幕道破《史记》的存在,这位千古大帝才明白过来。

汉武帝真正生气的并不是私自撰写史书这个点。

汉武帝怀疑的是,正是因为司马迁的这本《史记》,才让汉武帝本人被列入盘点败家子系列中,成为了这部视频的主角!

“司马迁,回答朕的问题!”

听着汉武帝怒气冲冲的质问,司马迁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将实情说出。

“是家父的遗愿。”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上一任史官。

司马家族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是周天子的太史了,可以说是非常纯正的史官家族。

司马谈有感于汉朝史书凋零的现实,自认为有负司马氏史官家族的传承,引以为憾。

临死前,司马谈叮嘱司马迁一定要写一部真正的史书出来。

司马迁被父亲的话所激励,在父亲死后接任太史,便利用这个官职的便利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打算撰写一部属于汉朝,包含了所有西汉记载历史的史书!

司马迁并不傻,他知道这种行为绝对不可能被汉武帝所容忍。

一直以来,司马迁都是小心翼翼,悄悄地做这件事情。

好在西汉本身对史书并不看重,太史这个职位更是属于无人问津的闲职。

故而这些年来司马迁撰写史书的行为完全没有被人发现。

直到今天。

汉武帝听完司马迁的解释后,大怒道:

“你这是欺君,朕要杀你全家!”

司马迁闭上眼睛,露出遗憾。

“臣无话可说。”

怎么能不遗憾呢?

他的《史记》,只不过才刚刚写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啊。

既然被发现了,《史记》的结局自然也就是所有手稿被付之一炬,再也无人能得知。

就在这个时候,刘据突然开口道:

“父皇且慢!”

汉武帝怒视刘据,喝道:

“怎么,你要给这个犯下欺君之罪的家伙求情?”

刘据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