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卫青正面击溃伊稚斜,历朝皇帝表示就喜欢卫青这样的臣子(3 / 4)

然朕就可以亲眼看看徐达和常遇春北伐的情况了。”

朱元璋亲自指挥作战,主要是在起兵的前中段,也就是在江淮这一带和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元末汉人起义军厮杀的阶段。

在一统南方正式建立大明并定都在南京后,以徐达和常遇春誓师北伐为分界线,朱元璋再也没有御驾亲征的记录了。

或许是人老了就喜欢怀念过去,朱元璋看着金幕中的卫青霍去病,脑海中却满是徐达和常遇春的影子。

若是能在金幕中看到这两位老搭档、老臣子征战天下的身影,那该有多好啊。

朱元璋叹息一声,苍老的脸庞上满是唏嘘。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大将军,这些匈奴人不会是骗人的吧?”

公孙敖看着面前似乎永无止境的群山,忍不住发出了抱怨。

很多人以为漠北就是一大片的草原,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现代的蒙古国为例,山地占总面积大约48%,也就是差不多一半。

其中绝大部分都位于蒙古国的西部,也就是卫青等人正在行进的这片地区。

听着公孙敖的抱怨,卫青也有些无奈,道:

“应该不会。”

一路上汉军其实抓了不少匈奴俘虏,许多匈奴俘虏的口供都非常一致。

漠北以西的某处山谷之中,的确有一座“赵信城”。

公孙敖道:

“大将军,咱们的战马损失太多了,如果不能发现那座赵信城,恐怕陛下会不高兴的。”

除去至今尚不知踪迹的李广所部,卫青主力是三万五千人,也就是七万匹战马。

到现在,卫青麾下只剩下大约两万五千匹战马了,只能勉强保证剩余的汉军将士一人有一匹马。

这些平日里被精细饲养,同时又需要在战场上全力爆发,缺粮时还会被临时用来充饥的战马就是纯粹的消耗品。

消耗其实也没啥,可问题是卫青现在都还没有凯旋回师呢。

这么巨大的损耗,一万出头的匈奴斩首、俘虏,仔细算恐怕也就是勉强相当,甚至可能还亏了。

卫青呼出一口气,缓缓道:

“既然都已经来到漠北了,这座赵信城就必须捣毁。”

匈奴人在漠北最大的后勤基地,绝对不能留!

至于损失,反正都已经损失那么多了,反而不用太在意眼下的小小损失。

说话间,一名斥候疾驰而至。

“大将军,前方十里之外发现了一座山谷,山谷里有一座很新的城池!”

卫青顿时振奋起来。

“快,全军出击!”

得到了好消息的汉军加快了速度,很快在一个时辰后来到了斥候汇报的这座城池。

这座城池从许多细节上都可以看出是非常崭新的,主要是以夯土和石块混搭在一起,勉强制作出大约一丈高的城墙。

公孙敖看到这一丈高的城墙,忍不住笑出了声。

“就这点高度,能挡得住什么攻城?”

一丈也就是三米,只要两个成年人搭个人梯,就能攀援上去了。

卫青看着面前的城墙,也笑了起来。

“漠北哪里有什么步兵大军?这种高度足够抵挡轻骑兵的冲击,已经能满足此地的防御要求了。”

卫青派出了一支千人的汉军骑兵,试探性地接近了城墙。

但奇怪的是,城墙上居然一直都没有人影出现。

卫青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太好的想法。

“难道伊稚斜已经来过这里了?”

果然,很快这个猜测就被证实了。

“大将军,这座城池是空的,里面的人都已经跑了!”

卫青难掩失望的表情。

“搜一下吧。”

很快,各项搜索的结果就回报过来。

“大将军,城外发现了好几个牲畜群,里面至少还有十万头以上的牲畜,应该是匈奴人来不及带走的。”

“大将军,城里发现了武库,有许多粮食和武器装备,看起来应该是西域各国进贡的!”

“大将军,城里发现了一座宝库,里面还剩大约一小半,看起来是伊稚斜的国库。”

听着这些消息,卫青的脸色好了不少。

“看来我们这一路追赶还是有作用的,伊稚斜那家伙应该也就离开没几天。”

“传令下去,大军在此地休整两天,斥候在附近搜索伊稚斜的踪迹。”

“如果两天后还是找不到伊稚斜,咱们把所有能带的东西都带上,班师回国。”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伊稚斜的踪影依旧没有发现。

卫青不再迟疑,让部下们将武刚车改造一番,把所有能装的战利品都装上。

又让部下的匈奴人士兵负责驱赶牲畜一路随军充当军粮。

一番安排过后,汉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赵信城。

走之前,当然也没有忘记放一把火,将这座匈奴人用了好几年时间才修建起来的后勤城池彻底烧毁。

汉军负责殿后的两千骑兵手持火把,在赵信城中四处游走,将火把丢在早就准备好的各种引燃物上。

很快,整座城池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