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植物,测出了数百种植物造纸的性价比差异,有的植物纤维多便于造纸,有的纤维少不利造纸。】
其二,经二十多轮测试,将所有造纸材料区分出了二十多个强度梯度。】
其三,知树皮纸张强度和防水性能远强于草类。】
其四,知草类材料纸张强度普遍较低且防水性能差劲。】
其五,根据树木和草本两种植物造纸性能的差别和成本差别,可以将树皮作为添加物,以改善纸张的整体性能。】
其六,藤类成纸之原理异于寻常草木,乃是以胶成纸。藤纸用作书写绘画极佳。】
其七,得生产均质纸张之法,可用容器盛额定纸浆摊平造纸,可以制造厚薄均匀之纸张,此可为造币技术之支持。】
其八,所搜集之数百种植物,为详细记录信息,编着植物图册有其必要。】
其九,知陶器烧制之时必然收缩,因而器形大小难一,由此知,若需生产数百上千规格一致之器具,陶器不足为用。千百器如一,只能铸造。】
其十,知陶器生产之时,泥胚形状对成品率影响极大,当中原理与穹顶蛋壳结构等类似,知球形陶器,成品率远高于其他。】
其十一,泥丸烧制之法,泥丸置草灰当中烧制,泥丸置凹模当中烧制,此两法。】
数日时间,忙碌几百人,从外边找了几百种乱七八糟的植物,又忙碌众多匠人做了模具,烧了陶器,铸了铁管,做了刮板,缝了抄网,最后,又是几百人煮了一日一夜的纸浆,做了数万张纸,测试了数万次,最终,得到技术一十一项。
一开始,本只是想测试一下什么植物造纸最好,结果,测试着测试着,一堆技术顺带就出现了。
基于所测试出的十一项技术,李孟羲开始尝试新的造纸工艺。
在往日,造纸全用的生麻,现在既然知道树皮造纸更好,那便正好试试树皮造的纸到底能有多好。
基于实验数据,树皮当中的顶级材料乃是构树皮,李孟羲令人将剩下的所有构树皮全部粉碎全部煮成纸浆,全部给造成纸。
半日后,构树纸做成,李孟羲惊叹于纸张的质量,构树纸坚韧细腻,颜色是真正的雪一样的白色,这样的纸,是造纸以来李孟羲第一次认可的好纸。
连挑剔无比的李孟羲都赞叹的纸,拿给关羽看,关羽也是赞叹连连,拿给诸部官员们看,诸部官员们拿到了树皮纸,爱不释手的争相传看。
看官员们这么喜欢纸,李孟羲干脆一人发了一张。
树皮纸得到了各方称赞,随之而来带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树皮材料极其有限,不可能大规模造纸。
李孟羲回想后世的造纸工艺,似乎在后世,不仅树皮能造纸,连树干也能造纸,假设树干能有跟树皮一样的优良性能,那造纸原料将立刻丰富了许多。
后世能用木浆造纸,说明可行。
李孟羲为解决材料问题,他找来一截好木头,然后把木头又剁又碾给弄成了碎的不能碎的粉末,在此过程中,李孟羲深刻体会到木头处理的艰难,一个大磨盘碾了半天,磨出的木屑才不到半框。
随后,按一贯造纸流程,木屑加碱粉煮上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后,李孟羲一看,煮了两个时辰之久,结果木头渣子还是木头渣子,拿抄网一抄,网上除了木头渣子还是木头渣子,木浆是一点没有,造纸失败。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李孟羲很疑惑。
随后,用高压锅又试了一次,这次,木头渣子放在高压锅里煮了半天之久,结果打开锅,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锅里的木头渣子依然还是木头渣子。
从李孟羲迷茫不已,造纸术的根本原理是,用植物纤维组成纸张,树木如此,草本亦如此,按照这个原理,如果树干也能造纸,那理论来讲,树干里肯定也有纤维。
既然树干里百分之百有纤维,那么,加了碱,甚至用了高压锅煮了良久,为什么一点纤维都没能煮出来。
已知,碱液可以去除植物纤维当中的胶,使纤维散解,利于成浆。
那么,碎木头未能成浆,是解胶失败,或者说,是因为树干当中,纤维比树皮中的纤维更牢固吗。
难题又一次突然来临。